原標題:“新基建”加速協同市場步入云時代 致遠互聯按下生態“加速鍵”
新冠疫情以極端的方式,推動了整個中國經濟的“云化”進程,包括云招聘、云招商、云簽約、云調解、云辦公、云問診等各種云場景鏗鏘落地。而這種“云化”是以新型基礎設施為底層的。正是依托有別于傳統“鐵公基”的“新基建”,中國的居民、企業、政府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實現了數字化的“火線轉型”,全社會也因此獲得了渡過疫情難關的關鍵性新能力。
近期,“新基建”一再被中央密集點名,A股市場上的“新基建”概念股行情也一路看漲。34萬億“新基建”投資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拉動效應?各行各業又該以怎樣的姿態迎接“新基建”紅利?我們將目光聚焦協同市場,看看這個在疫情期間備受矚目的領域是如何擁抱云時代、占位“新基建”的。
相比萬億級的企業級服務市場大盤子,協同市場要小得多,多年來一直在百億規模徘徊。但是隨著數智化產業浪潮的興起,未來這個市場將有望實現大幅增長。中國軟件網&海比研究董事長兼總裁曹開彬預計,2021年協同市場的增長率能達到40%左右,未來的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34%左右,到2023年,協同市場會突破千億。
巨大的市場增長空間,改變了這個市場多年無巨頭垂青的窘境。2014年阿里釘釘的出現,打破了行業現狀。隨之而來的是,其他巨頭紛紛入局,不論是騰訊、字節跳動還是華為,都有強勢產品推出。究其原因,除了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企業亟需通過管理升級來完成數智化轉型,這是巨頭對協同市場的共同遠見。也是最近幾年釘釘、飛書、WeLink等崛起背后的商業邏輯。
協同市場與企業信息化孿生
但是云時代怎么做大協同市場?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協同市場此前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事實上,協同市場是為企業信息化而生的,協同市場的發展是企業信息化的縮影,其價值就是為了幫助企業的業務運行得更好。
企業信息化一向遵循由內而外的發展邏輯。在數字化起步階段,企業內部信息化可以概括為“四化一再造”,即研發信息化、產品信息化、生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以及業務流程和組織再造。協同市場也就是從那個時期逐步發展起來的。協同廠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管理信息化”上,其目的很明確,就是提升管理效果。它經歷了一個從下往上發展的過程,一開始是做一些數據處理系統,如財務管理,包括一些統計報表處理;隨后,逐漸上升到管理層,也就是開發管理信息系統(MIS),從財務管理、人事管理,到生產管理,一層層往上走;最后,上升到了決策層和開發決策信息系統(DSS)。包括用友、金蝶也就是在那個時期發展起來的。
但是僅有企業內部信息化,還不足以滿足業務運行需求,企業還需要打通與上游供應鏈和下游社會的關系,上游包括原材料、零部件、裝備和人員招聘等,下游則與銷售、銀行、客戶關系等相關聯。這就涉及到后來的企業外部信息化。
在數字化階段,企業信息化開始起步。但是到了網絡化階段,企業信息化開始崛起。伴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開始在全球普及,企業的網絡化也隨之快速發展。企業的網絡化也是由內而外的過程,先是內部網,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和下屬單位所有的信息系統全部連在一個網上,這樣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內部業務的運行效率和有效性。然后才是外部網,把企業內部網的一部分向外部合作單位開放,求得橫向打通。比方說汽車制造廠會把生產計劃向上游的座椅工廠開放,后者可以進入企業內部網絡,了解相關部門的生產進度,以便準確、及時供貨。而企業跟銀行連通之后,只要座椅被汽車制造廠驗收,銀行就會自動打款給上游供應商。這樣,就做到了外部信息系統的一體化。
網絡化帶來最大的突破是協同平臺的誕生,它使得工程人員可以跨地域進行協同工作。一些大的企業,如波音公司,率先建立了自己非常強大的協同平臺。2000年9月以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雷神、BAE及R&R為代表的美英國防航空巨頭,發起組建了大名鼎鼎的Exostar,探索國防航空行業的供應鏈網絡協同。目前,通過Exostar進行供應鏈管理和協同的有六大主制造商,涵蓋16000個不同規模的專業供應商。
伴隨網絡化的崛起,國內協同市場也獲得飛速發展,2000年左右,以致遠互聯、泛微網絡、藍凌軟件為代表的優秀廠商開始涌現,尤其是致遠互聯,先后通過推出面向企業市場的A6+、A8+系列軟件、面向政府市場的G6、G6-N及其他諸多解決方案成為協同市場的佼佼者。
如今,企業信息化步入智能化的階段,企業上云成為一大趨勢,協同廠商也紛紛推出云服務以滿足企業對于智能化、在線化的需求。像用友云、金蝶云、致遠協同云,皆為此而來。
企業上云大勢所趨,云服務大行其道
不管是在全球還是中國市場,上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的云計算市場規模,在2016年達到654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1435億美元的規模。此外,全球使用云計算的企業比例,也將由2016年的33%上升到2020年的53%,使用云的比例從三分之一上升到超過二分之一,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
這種改變已經在中國市場表現明顯。據2019年5月28日,由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兩化融合創新服務聯盟聯合研制的《中國企業上云指數(2018)》的調研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上云企業中基于統一平臺實現資源和業務的全面集中管控的企業比例為38.6%、42.5%,均高出未上云企業10個百分點左右。上云企業中30%以上的企業已實行流程化的組織模式,實現組織結構網絡化的企業比例達到15.0%;而未上云企業中超過四成仍實行科層制,實現組織結構網絡化的企業比例僅為9.0%。
但是要提供云服務談何容易。看看目前市場上的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百度云,哪個不是未雨綢繆多年?哪個不是投入巨額資金?哪個不是納入企業發展長遠戰略?即便是阿里釘釘在切這塊市場的時候也非一路坦途,最后選擇借力藍凌。但對于深諳協同市場的領軍者仍有后發優勢。
在企業級云服務發展步入快車道之時,致遠互聯于今年2月28日在線發布了致遠協同云。橫向來看,相比于國內其他同類服務商,致遠協同云可謂先行一步。它的宗旨就是為使企業的業務運營得更好。抓住“業務運營”這個核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致遠互聯是真正讀懂企業信息化內涵的協同廠商。
致遠協同云靠什么使企業的業務運營得更好?還是協同運營中臺。首先是做好連接,將各個業務單元、伙伴、客戶以及外部資源連接起來,其次是做好聚能,在云端聚合面向各行業各領域的解決方案能力,最后是使能,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這方面的案例不勝枚舉,例如郎酒集團、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企業通過致遠協同業務云,全面覆蓋企業人事管理、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合同管理、采購管理等核心應用,幫助企業快速規范業務管理、優化業務流程,提升整體經營績效。
可以說,致遠互聯此次發布致遠協同云,不僅是其洞察整個協同市場和產業變化所做出的考量和布局,同樣也是其科創板上市后技術創新快速迭代與進化的重要體現。
致遠互聯的生態法則:做大市場&利益共享
今天的企業正在走向數智化,企業所處的每一個產業系統,都會變得更加交錯復雜。企業再單打獨斗是不行了。以農業系統為例,處在這個系統中的拖拉機公司,以前只需要和農場主打交道,今天,要跟更多的交互系統和機構打交道。比如,要跟氣象數據系統、種子優化公司、灌溉系統等打交道。不管是拖拉機公司還是灌溉公司,或者是做ICT系統的公司,都沒有辦法獨家建立一套系統,只有融入開放的生態系統,才能不斷發展進化。
融入生態系統中的企業,它的優勢將不再局限于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再是對核心資源的占有和控制,不再是在產業鏈上做垂直整合,其優勢還將來源于對外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例如ICT行業,在云時代已經從一個垂直行業,變成了數智化轉型的使能工具。云時代,企業要從“競爭優勢”轉向“生態優勢”,不僅要具有核心競爭力,能夠在既定的軌道上不斷創新、實現突破,更要善于聯接外部資源和伙伴、增強生態圈優化能力。
在2月底召開的協同生態伙伴大會上,致遠互聯重磅發布“協同·融合”生態合作,是有其深層考慮的。正如致遠互聯董事長徐石所說,“在云時代,我們要構建的就是共創、共榮、共生的生態系統。”
在致遠互聯的生態系統中,“做大市場”被擺在首要位置,比“做大份額”更加重要。這既是致遠互聯構建未來生態優勢的必經之路,也是作為產業引領者的責任擔當。
“我們要做的就是利用有競爭力的核心產品和用戶積累作為發展的基礎,把協同市場的蛋糕做大,形成共生、互生和再生的利益共同體。在生態中不求‘為我所有’,而是‘為我所用’,有效地與外部資源發生聯接,共同贏得未來。”徐石談到。
目前,基于致遠協同云平臺,致遠互聯已匯聚了10000+企業應用服務,超過700家協同軟件及云服務合作伙伴,以此打造企業協同運營中臺,為伙伴提供持續經營和深度經營的能力,最終實現客戶和伙伴價值共贏。
致遠互聯生態系統的第二條理念就是利益共享。今天,每個企業共同的對手其實不是競品,而是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所以,面對未來這個最不確定的對手,致遠互聯的生態法則就是不斷豐富生態伙伴建設,從廣度、深度、精度上去拓展伙伴、團結伙伴。“協同管理軟件就是要匯聚各方的資源、智慧、能力,形成一個協同共融的生態,創造出更多利他的價值。”這彰顯了致遠互聯在云時代的新思維方式和新生存法則。
致遠互聯的億元生態補貼就是力證。與其他廠商的現金補貼的打法不同,深諳經營之道的致遠互聯更重“道”而非“術”,授之以漁而非魚,使能伙伴的更多體現在經營策略及資源輸出上,而非簡單粗暴的撒錢。做實伙伴生態,多層次促進伙伴共生共榮,與伙伴共建協同生態命運共同體。
在此次協同生態伙伴大會上,致遠互聯對外公布的生態伙伴也讓人眼前一亮,其中不乏行業巨頭,如華為云、企業微信、百度AI、SAP以及用友,也包括垂直行業的佼佼者,如金山、信任度、隨銳、奇安信、深信服、魔學院、邁銳思等等。
“18年來,致遠互聯從標準的產品型公司,現在正邁向平臺型企業,未來希望成為生態型企業,跟廣大生態伙伴共生、共創、共榮。不管產業格局如何變,致遠互聯追逐協同的夢想從未改變,我們希望用協同管理產品、平臺、解決方案及云服務,助力企業構建協同運營中臺,加速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成就高績效組織。讓協同管理軟件服務每一個組織,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并最終成為一家受人尊敬的卓越企業。”
在巨大的數智化機遇面前,每一個身處生態體系中的企業皆有可能。
(責任編輯:DF529)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