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白天是一名編輯,晚間是游走在王者峽谷之上的魯班七號,現在我是一名「賞金獵人」。以上雖然都是幻想,但老鴨很清楚,這一天它終究會來的。而沒想到的是,這一天竟然來的這么快。就在周末,我被一款上了熱搜的APP敲開了賞金世界的大門。一些評論的畫風是這樣的:
“絕對能賺錢,錢來源絕對干凈可靠,還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沒有那個實力就別參和進來了,里面的危險不是你們能想到的。
賺錢不用繳稅還有危險?說的不會是AO門荷官那種線上菠菜吧?老鴨不以為然地把這款名為「人民賞金」的APP介紹看完,竟然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賞金任務嗎?沒想到已經這么接地氣地做成APP上架了。再看看這APP名稱,「人民賞金」,有沒有感覺到這個時代的呼喚?有沒有一種被正義感充斥著的力量?
只需9MB,就能做升級版的朝陽區群眾,還能接受人民的賞金回報。老鴨二話不說,點擊「安裝」。然而,當老鴨扒拉完整個APP,才發現這個所謂的「人民賞金」原來另有一番解讀。
賞金跳水,中間商賺差價?
不得不說,這個APP里的內容真的簡單到令人瞠目結舌。不用注冊登錄,也沒有引導介紹,上來就告訴老鴨有哪些人正在被「緊急通緝」,目前的「眾籌金額數量」。雖說在列的大都是好幾條人命在手的通緝犯,但比起犯罪經過,和他們對應的賞金才真正讓我感到震撼。
你看位列第二的通緝犯,賞金高達1000000萬,也就是100億。這是什么概念?如果是美元,相當于Magic Leap(興盛一時的AR創企)目前給出的公司售價。
還沒來得及摳腳指頭想想,老鴨就在APP的熱度排行里見證了比美國股市熔斷更大幅的賞金跳水。這個危險系數10顆星的A級通緝犯,賞金驟降為10;而另一個危險系數只有6顆星,而且只是標注著「騙」的通緝犯,賞金好歹也有5萬。這是賞金世界的現實迷惑還是有中間商賺差價?
更讓老鴨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個通緝犯的犯罪經過只有「測繪」二字。這是對測繪有什么誤解,還是說這里的測繪另有所指?想了解詳情?對不起,APP簡單到連詳情頁都沒有。
后經網友查實,APP上懸賞的通緝犯不少已經被就地正法或者已經畏罪自 殺,然而APP卻對這些信息只字未提。如果真的有人按著APP上的信息去緝兇,那這得多誤事兒啊?
人民賞金=人民眾籌賞金?
老鴨在開頭說過,APP的「人民賞金」和我們理解的不太一樣。「基金」頁面上一本正經地列著「銀行專戶、公益基金會監管、會計事務所審計」這些明面兒內容,營造一種合法合規的表象。APP還不惜扯出了騰訊公益新聞的大旗,拿來主義的做派絲毫沒有考慮新聞內容是不是和懸賞有關。
要是點開「善款募捐」或者是「我要加賞金」的按鈕,APP直接跳轉到一個支付寶的二維碼掃碼界面,收款方是武漢的一家私人公司,和公益事業八竿子打不著邊。這個公司還一度想把「人民賞金」申請為商標(商標分類還涉及科學儀器?),最后一并被判商標無效。
看到這里,想必大家對這款「人民賞金」APP已經有了基本判斷。且不說APP在名稱上有蹭熱度的嫌疑,所謂的賞金九成以上都是幌子,而借著幌子來忽悠捐款可能才是它的真正目的。
全網上架,7歲小孩也能用?
然而就是這么一款帶有欺詐嫌疑、內容敏感且有違事實真相的APP,竟然能夠在一些主流的安卓應用商店上架(蘋果App Store查無此APP),這最直接地暴露出渠道商在APP內容審核上存在著相當大的漏洞。APP旁標注的「人工親測」四個大字看起來更像是對漏洞的一種諷刺。
更有甚者,對這款APP的年齡分級評定為「年滿7周歲」,是要告訴我們:成為賞金獵人得從娃娃抓起?這種隨意性明顯違背了應用年齡分級的設置初衷,有了反而造成更大的誤導。
不僅是這款人民賞金,老鴨試著在用商店輸入一些比較容易讓人產生「權威」假象的關鍵詞(比如國、央等),仍然能發現有私人公司或者個人開發者以這些字眼作為前綴來命名APP的現象。一度讓500多萬人以為是正版的山寨12123查違章APP其實也屬于同一種情況(→詳情點擊)。
APP的命名規范可能不及廣告、商標那般嚴格,但是對于明顯為了蹭熱度、博流量的APP,渠道、監管平臺有責任予以制止、規范甚至強制下架。誠然,對于任何一個應用商店來說,APP審核耗時耗力而且毫無投入產出比一說。但此時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許不久之后就是兩眼一閉了。
審核和監管不會得到人民的賞金,但這是一種人民的正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