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樓市罕現零成交 須防房企融資風險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2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孔鵬表示,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幅穩中有落。其中,武漢、石家莊和太原等12個城市受疫情影響一手樓、二手樓無成交。
其實,現階段是房企的重要融資窗口期,但是受疫情影響,房地產建設經營活動暫停,大大影響了房企資金回籠和周轉,疊加本就巨大的償債壓力,企業資金鏈仍舊承負重壓,尤其是資金實力本就不雄厚的企業。
為緩解企業資金鏈壓力,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房地產企業加大融資力度,境內外融資均保持高位,其中,海外發債規模再創新高。
中國指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房企海外債、信用債以及資產證券化融資金額為2713.4億元,同比小幅減少5.7%。其中,1-2月份海外債融資1540.9億元,同比增長3.9%,規模持續加大。
在過去幾年,短期外債由于受國家管控少、融資門檻低,對緩解房企流動性約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國內融資渠道收緊的情況下,成為房企追捧的重要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國內房企債券融資2484億元,同比上升36%。2月國家發改委、上交所、深交所及交易商協會聯手推出“疫情防控債”,同時推出的期限短、利率低和發行快的超短期融資債券,共同為國內房企提供了重要的流動性補充,包括濱江集團、招商蛇口、珠海華發在內的許多房地產企業都抓住此融資窗口期紛紛進行流動性補充。
開年后央行向市場投放3萬億元,疫情下國家又施行了流動性寬裕政策,這對于房企而言確實屬于一個重要的融資窗口期。但是應當看到“房住不炒”、政府對房企融資政策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央行3月3日,又重申了房地產調控“房住不炒”的基調沒有改變,就意味著,長期來說,國家對房企的融資政策的大方向上不會改變,復工后駐馬店“降首付”等政策“一日游”就是很好的說明。
因此不少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不得不趕開工、拖竣工來維持資金鏈運轉,但是雖然隨著各地區各行業逐漸復工,房地產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也將會逐漸步入正軌,不過受工期、資金、銷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保證工程質量、確保項目準時交付對于房企而言確仍會存在壓力。
故即使如今重要的融資窗口期可以為房企提供流動性補充,但是并不意味著企業不存在著流動性風險。
筆者認為,隨著行業逐漸復工,經營建設步入正軌,地方責任主體應當為“穩定”樓市承擔更多的責任,一方面,做好銀行、金融機構的窗口指導,堅守政策底線不放松,防止“搶地”等投資投機行為,保證樓市“穩”的基調不改變。
另一方面,督促企業方面做好建設項目管理,協調工程各方工作,同時加強相關部門質量工程監管,以最大可能地降低項目爛尾和交付違約的風險,保證房地產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DF52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