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為地鐵通的應用在更新日志里表示去掉了GMS,轉為對HMS(華為移動服務)提供支持。
由于華為、HMS等話題的敏感性和復雜度,這件事隨即在網絡上形成熱議:不少聲音認為中國開發者們開始支持華為,向谷歌發出抗議。在我們對事件進行深入了解后,發現事實并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它也代表著更復雜的影響。
HMS能力被開發者認可
我們查看了地鐵通在Google Play、華為應用市場、其他廠商的自有應用市場以及多個第三方分發渠道的應用信息,發現了一個事實。除了在華為應用市場上架的版本,其他同樣標注為“10.8.0版”的地鐵通并未提及關于GMS或是HMS的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地鐵通并沒有在所有安卓版本中統一去除對GMS的支持并轉為接入HMS,僅僅是對通過華為應用市場渠道分發、將要在華為手機上運行的版本進行了處理。
這在應用開發中十分常見,iOS應用會接入蘋果的SDK,安卓應用也會接入GMS或是廠商的服務。地鐵通發生的轉變充其量是應用遵守平臺規范,做好“入鄉隨俗”罷了,不過開發者只在華為版應用中改動的理由同樣值得玩味。
在提供港澳臺在內的41個中國城市地鐵信息之外,地鐵通背后的開發團隊還制作了適用于日本的“日本鐵路通”應用,兩款產品同樣支持英語、日語、法語在內的11種語言,稱得上是國際化的應用。為了在Google Play等海外分發渠道上架,支持GMS就成了應用必修課。
華為在2019年遭受的境遇讓開發者的工作有了變化,由于在海外市場新上市的華為手機受到制裁影響無法使用GMS,原本通過GMS實現地圖、定位等功能的應用也會受到干擾。如今華為帶來了替代品HMS,諸如地鐵通這樣的應用進行相應修改,也是符合規范的操作。
雖然近幾個月內才開始在海外正式上線并大規模宣傳,但實際上HMS在國內早就以華為移動服務的身份出現在華為終端旗下的手機、平板等產品中。諸如華為賬號、云同步服務、可穿戴設備同步等等,有了國內運行已久的基礎做框架,華為可以很迅速地向海外市場推出HMS。
根據華為在前不久的發布會上公布的信息,HMS Core 4.0擁有了AppGallery應用商店、瀏覽器、云服務、智能助手等組件。如今第三方應用公開宣布接入HMS,也能從側面印證這套移動服務的豐富度和可靠性,讓開發者愿意以此為基礎向用戶提供服務。
當前的HMS為開發者提供了終端與云服務的接口,覆蓋了能力開發、增長管理以及變現方式。這一部分雖然和面向用戶的功能一樣都叫HMS,可它對應的是安卓版本的Google API,諸如賬號接入、數據分析、廣告分發等單個開發者較難實現的服務。
那么HMS Core 4.0具體給開發者提供了哪些能力?
1、應用開發的能力
不少開發者選擇接入GMS,就是看中了谷歌通過接口提供的這些便捷之處,華為手機無法使用GMS之后造成的最大影響也是在這里,讓應用原本的功能也跟著不能用。華為打造HMS的一大目的,就是要讓應用脫離GMS之后,也能有對應體驗。
現有的系統級應用能力是:華為賬號登陸、用戶狀態和情景感知、云端存儲、線上身份認證、游戲功能服務、運動健康數據、用戶身份管理、位置定位和地圖、機器學習、近距離通信、全景數據、安全檢測、統一掃碼、數字版權。
2、增長與變現支持
安卓以及Google Play生態之所以能夠在智能手機系統戰爭中存活下來,并能獲得最大的占有率,和谷歌在背后提供的一系列開發者支持能力脫不開關系。好的生態不只是讓開發者進來,還要幫助他們變得更好,甚至是能輕松獲利。
GMS中的數據分析、廣告分成等接口,正好給開發者提供了這些便利。當前版本的HMS也提供了一些對應能力:數據采集和分析、營銷監控、獨立推送服務。變現上則是帶來了廣告接入、應用內支付和錢包能力,與谷歌廣告聯盟、谷歌支付服務相對應。
3、對舊版本系統的向上兼容能力
雖然華為遭受制裁并是在較短時間內發生的事件,但HMS中提供了一些在之前的系統中同樣可以使用的接口,甚至有部分功能可以在2014年發布的EMUI 3.0上使用。
開發者不用過于擔心接入HMS之后,會大幅影響原有用戶群體的體驗,即使用戶使用的不是預裝HMS上市的華為新機,也能在切換后的應用中找到接近的使用體驗。相當于又給第三方開發者們吃了顆定心丸。
手機廠商都在打造自有應用能力
從當前給出的能力來看,HMS做好了獨立于谷歌生態去支持好開發者的準備。其他的手機廠商們,諸如三星、小米、OPPO以及vivo,短時間內并沒有推開谷歌獨立打造生態的必要性,不過都在布局開發生態和開發者服務,甚至也召開過開發者大會。
在中國國內市場,各家廠商的開發生態主要聚焦在三個維度:GMS缺位之后提供對應能力補充,在各自的產品平臺上實現更優性能和體驗,與品牌和渠道相綁定的變現方式。可以理解為,廠商們做了一部分谷歌的工作,同時又相互展開了競爭。
三星為開發者提供的能力圍繞著應用分發展開,諸如審核上架、資源推廣、廣告合作等等,有時也會給予針對新版本系統適配的指導建議。游戲聯運、游戲合作以及主題相關的合作也占了一部分,這也是三星手機移動服務在本地盈利的主要方式。
小米的開發生態中,MIUI相關內容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可能和小米品牌依靠MIUI擴大認知,也是手機產品上最大入口脫不開關系。在應用分發和變現之外,小米還有消息推送、賬號接入、云端測試以及MIUI運行優化等,總之是能在小米手機運行得更好的能力。
隨著小米生態鏈的IoT產品、小愛同學為首的AI能力進入更多視野,小米也開始對外提供這些能力。開發者可以在應用中接入IoT產品,或是讓硬件產品接入到手機使用中,又或者是調用小愛同學背后的語音識別和深度學習框架,獲得與系統內置應用接近的體驗。
OPPO和vivo的開發生態與小米相仿,都在以手機體驗和獲利改善為主軸,同時給IoT和AI的前景埋下了伏筆。這可能是英雄所見略同,智能手機競爭已經到了幾家大型廠商共同瓜分一個增長緩慢甚至有下滑的市場,在新的領域尋找可能性變成了當務之急。
有一點值得注意,同樣是GMS缺位,包括華為在內的多家手機廠商,都沒有像當前的海外版本HMS那樣提供如此完整的對應能力。這或許與國內生態中相當一部分由互聯網廠商構成有關,既然已經有了泛用性較廣有規模的生態,手機廠商親自下場難免費時費力還不討好。
不過這并不代表手機廠商們都沒有“居安思危”,當前提供的生態體系都有可以拓展開來的可能性,而且在海外市場也進行了一些準備。以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動作為例,按照谷歌的要求為所有銷售的手機預裝了GMS,同時也提供了自家應用市場以及音樂視頻服務。
還有廠商組建的應用分發聯盟,此前傳聞華為將要加入的GDSA由小米、OPPO和vivo共同組建,為開發者提供了一次性接入多家廠商應用商店并進行分發的服務。無論是哪一家廠商,都沒有完全把手機上通過應用生態、互聯網服務獲利的權利讓渡于谷歌。
當然,在現階段依然是谷歌與GMS主導,各廠商保持自有權利的平衡階段。在用戶認同度、生態便利性上,前者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廠商的動作更像是一種防御性行為。從當前的一系列舉措來看,他們至少向外釋放了這樣一種信號:會和開發者的利益站在一起。
HMS是華為拯救海外市場的錦囊
HMS正式上線并得到了開發者支持,這是一件大事,意味著華為這家全球市場份額領先的手機廠商開始探索脫離原有生態之后的道路。同時也是一件小事,短時間內并不會影響到GMS碩大的根基,主要受益方還是用戶,體驗沒有被變動所損害。
因此無論是用戶、手機產業或是關聯產業的任一部分,都不值得為地鐵通或是其他應用開發者的動作而大驚小怪,改進應用符合平臺要求和特性并提升用戶體驗,一直是應用平臺和每個開發者都應該做的事情。
回到華為身上,這又成了一個關鍵的事情。從賬號登錄到云服務、智能助理、金融支付、安全保障、內容消費等等方面,用戶需要整套的完善服務來讓其得到與時俱進的移動生態體驗,如果華為無法提供,那么用戶的反應恐怕便是另尋其他產品。
這才是HMS在海外上線的原因,保障用戶體驗。2018年華為在海外市場實現了平均收入超70%的增長,市場份額上也緊跟三星蘋果穩居第三。在2019年全年,華為在海外增速受到影響,甚至部分旗艦機型推遲了發售。華為需要HMS幫助其重獲海外市場競爭力。
根據多家外媒報道,在2020年1月30日的維也納新聞發布會上,華為駐奧地利經理Fred Wangfei表示,由于不能保證今后不會再度受到類似制裁,華為并不打算回歸谷歌生態和HMS。這也意味著華為和原本的安卓陣營生態分道揚鑣。
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積極響應對于華為來說無疑是好事,不僅解決了當下在海外及國內市場服務的可用性問題,更為將來的進一步變軌做好了準備。至少在適用于華為手機和平板的鴻蒙系統正式上線之初,能為其提供大部分使用需求可以被滿足的移動生態,留住現有用戶或是保持產品吸引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