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攬子政策助企惠企 溫州在精準抗疫中恢復活力
浙江溫州一度成為湖北以外疫情最嚴重的地級市時,如何頂住壓力,精準、有效防控疫情?當疫情逐步穩定,作為民營經濟“排頭兵”的溫州又如何安全、快速地恢復生產?這些都成為考驗溫州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全新命題。
25條最嚴舉措緊急出臺、12條深化措施落地實施、復工復產“28條”惠企政策、“以碼管人”使用健康碼通行方式……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溫州穩扎穩打、科學決策、精準施策,堅持外防輸入與內防擴散并舉、防控疫情與恢復生產并抓、管控風險與服務群眾并重,兩手抓、兩手硬,穩住疫情、穩住人心,更穩住發展。
精準防疫:智控手段“數戰數決”
從“奮戰十天、拿下拐點”到“再戰十天、鎖定勝局”,再到“決戰十天、力奪雙贏”,隨著疫情的發展和防控重點的變化,溫州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決策,不斷調整戰略,為每一階段的戰疫鎖定目標、嚴密部署。
其中,有“25條”緊急舉措全面升級防控、“12條”深化舉措落實“十大行動”等全民總動員的硬核手段;也有上線五色“疫情圖”、申領健康碼等精密智控、精準出擊的科學打法。
一張“五色”風險評估地圖,稱得上是戰疫作戰圖。“五色圖”根據系列評估指標,將各縣(市、區)分為高風險、較高風險、中風險、較低風險、低風險地區,分別用紅、橙、黃、藍、綠五色表示,并持續動態評估。根據五色圖,溫州及時將防控模式從封閉式管控向精密型智控轉變,管住“重點人”、放開“健康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
疫情防控系統是疫情防控的“利器”,上線該系統就意味著各地可以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對疫情進行有效布控及監控,實現疫情防控“數戰數決”。依托網格化管理,準確定位到社區、小區、樓棟,精準監控有關聯的防疫責任人。
精準復工:一攬子政策助企惠企
2月21日晚,位于樂清的中國漢斯控股有限公司滯留的貨物,終于搭載溫甬內支線船運至寧波港,避免了違約風險和巨大損失。
陸路交通不暢、集卡司機短缺,原計劃2月24日自寧波出口運至德國漢堡的一批手持式吸塵器被滯留溫州,如果不能按期運抵寧波港口交貨,企業將面臨違約。
情急之下,漢斯控股相關負責人向有關部門尋求幫助。溫州市商務局和交通局迅速與溫州港集團對接,建議企業“棄路走水”,最終通過溫甬內支線海運的方式幫助企業解決了物流難題,避免了損失。
物流不暢、原材料缺乏、現金流緊張……對企業來說,按下“重啟鍵”并非易事。2月10日,溫州市出臺惠企28條政策,提出加大租金減免、減輕用能負擔等,最大限度支持企業發展。據初步評估,僅溫州市區就可減輕企業負擔近30億元,全市加起來提供的政策紅利將近90億元。2月19日,溫州市又出臺了穩經濟32條綜合政策,旨在進一步提升惠企力度、擴大惠企覆蓋面。
精準返崗:包車接回來招過來
2月23日晚,溫州106家企業的近1800名返工人員,搭乘著溫州首批“復工專列”,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第二故鄉。
疫情影響之下,員工返工返崗成為諸多企業的共性難題。對此,溫州市以“點對點”形式,組織專車、專列赴全國多地接返崗員工回溫州。目前已向就業員工分布較多、當地疫情較輕的省份(城市)發車203輛,接回5650名返工人員。
一邊是接回老員工、一邊還要招攬新員工,溫州積極組織力量、創新各種舉措到全國多地招工。甌海區組建了由100名干部組成的“百人招工團”,分赴外地省市開展全脫產招工,每個專班計劃至少招工2000人。與此同時,一場“十省百市千縣”跨省勞務對接行動即將展開,為企業“招兵買馬”。
設立2億元穩崗專項資金;員工返溫按鐵路列車、客運汽車票價的50%予以補貼;企業招用首次來溫就業員工可享補貼……暖心的補貼政策下,連日來,越來越多的外地員工已踏上返崗之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開動起生產線,越來越多的重點工程已開始緊張作業。截至2月24日,溫州市5657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實現有序復工,到位復工人員達28.76萬人。
(責任編輯:DF52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