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戰“疫”策:武漢東湖新城社區的“無疫情”密碼

            2020-03-14 21:06:52     來源:人民網

            2月21日至今,武漢東湖新城社區東湖庭園小區無新增新冠肺炎患者病例,從32例確診患者到“0”增加,獲得了“無疫情小區”稱號。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這個社區考察。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習近平同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等親切交流,為英雄的武漢人民深情點贊。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關鍵靠社區,疫情期間,社區居民的物資采購、分發配送、鄰里協調、安全管控,全靠他們管。

            13日,記者走訪了東湖新城社區,從這里的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身上看到了“無疫情”的密碼。

            社區服務扎實干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在給居民發放“愛心包”。(譚曉 攝)

            13日上午,一批新鮮的愛心菜送到武漢東湖新城社區,這是58名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士的愛心物資。胡代剛在社區當起了“司機”和“搬運工”,負責運送物資到小區的單元門口,“因為只有擺渡車運送,一上午有時候要來回跑十多趟。”胡代剛說,一周要送2到3次,確保低保戶以及行動不便的居民生活有所保障。“每當有居民給我們豎起大拇指,我們就越干越起勁。”

            住在4棟2單元的陶婆婆子女都不在身邊,“年紀大了,手機團購不會買,還好有社區的平價菜直接送到單元門口,吃喝不用愁,社區做得很到位。”

            社區網格員對于居民反映的需求認真記錄。(譚曉 攝)

            “給人民群眾當服務員不能干巴巴硬邦邦。”社區網格員陳玲感觸很深,疫情期間,她主要負責22、23、29棟的管理,居民需求的上傳下達、不滿情緒的溝通緩解都得她去做,“居民在家待久了難免有些牢騷、怨氣,甚至晚上12點我的電話都還在響,但我們應該理解,工作還要更加細致一些。”陳玲說,堅持就是勝利,她一定會和大家伙兒一起堅持到最后。

            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陶久娣和社區干部、志愿者們一起把居民們團購的生鮮分裝好。(譚曉 攝)

            要滿足3327戶近萬人的生活保障需求,難度很大。疫情發生以來,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陶久娣每天“泡”在社區里,平均每天睡不到5個小時。上門入戶服務居民、對小區志愿工作和物資保障進行督導是她工作中的重點之一,她和社區干部、志愿者們一起,把居民們團購的生鮮分裝好,逐一送到居民家中是常有的事。 這次疫情,讓她深刻理解了“小巷總理”的艱難,“正因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確保了社區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們將慎終如始、再接再厲,絕不麻痹、松勁,繼續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把社區打造成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志愿服務搶著干

            社區志愿者在分發居民網購的物資。(譚曉 攝)

            社區缺幫手,陶久娣在社區“微鄰里”平臺上發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第二天就有48名志愿者報到,有活大家都搶著干。48名志愿者、42名下沉干部以及社區下轄公司的33名黨員和社區工作者一起組成了東湖新城社區堅實的防控力量。

            1月15日,從山東回武漢看望父母的哥哥譚曉,被困武漢,看到日夜在基層派出所忙碌的弟弟,便自愿到其所在轄區東湖新城社區警務室從事志愿者活動。一個55歲的糙老爺們,“一抹帶十雜”:入戶排查四類人員,處理鄰里小糾紛,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疏導抑郁癥女孩情緒......他每天寫日記,圖文并茂,記錄著警民聯防聯控工作的瑣碎繁雜。“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不‘暴露’每天的行蹤,我把微信計步設置也給關了。”譚曉說,在武漢多待一天就要多盡一份力。

            “00后”謝小玉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二學生,由于開學時間推遲,滯留在家的她也成為了社區志愿者。如今,謝小玉已經值守了25天。“每天為大家送菜、買藥,有時還會代繳水費、電費、燃氣費,年輕人就應該多跑跑腿。”謝小玉記得,婦女節那天,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常年服用的降壓藥吃完了,她跑了3家藥店才買到,當她把藥送到老奶奶面前時,老奶奶和藹地說了聲“丫頭,節日快樂”。這是謝小玉連日來聽過的最“動聽”的話,差點感動地說不出話來。

            民警服務聯合干

            “21棟有一位60多歲的阿姨行動不便需要幫助,29棟有個青年溝通有障礙需要耐心勸導。”社區民警李等軍在這兒待了9年,家家戶戶的情況他都了如指掌,居民們也對他信任有加。

            民警李等軍在社區堅守崗位。(譚曉 攝)

            “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構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是我們疫情期間工作的準則。”李等軍說,早在1月25日東湖庭園小區就實行了封閉管理,4個出入口僅保留了北門一個出入口。而在這個小區有數百名必須上班的居民。“人可以憑單位出具的上班證明出入小區,但車輛不行。”經與社區干部討論,李等軍提出安保管理要求,全面推進小區封閉管理。

            當時武漢市還沒有全面實行小區全封閉管理,很多居民不理解這個做法。“我們聯合社區網格員、保安員、志愿者,配合社區干部逐戶耐心勸說,一次不行就去兩次,不管如何一定要得到居民的認可和配合。”李等軍說,矛盾肯定有,但要隨時掌握矛盾,及時化解矛盾,才能共同攻克難關。

            “李警官平時就對我們很關心照顧,只要他牽頭做的事,就一定‘是那個事’。”72歲的王爹爹也是社區的老居民了,對李等軍贊不絕口。

            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分局民警肖俠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剛下沉社區,他就找到居委會負責人,聯系建設一支服務居民的心理干預團隊。很快,一支由社區干部、志愿者、專業心理咨詢力量組成的心理服務力量成立。

            2月24日,社區有個老家遠在山東的女大學生獨居一個多月,情緒抑郁。遠在福建的男友與她聊天時發現異常,報警求救。社區與女孩的室友聯系,希望她能幫忙穩定女孩情緒。同時,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心理干預志愿者黃穎一同帶上物品前去探望。但女孩任憑外面叫門,不出聲不露面,大家只得把物品放在門口。幾經周折,女孩終于和黃穎加上了微信,倆人成了好朋友,情緒好了,東西也拿進去了,還對社區和民警表示感謝。

            “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必將通過打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再次被載入史冊!”從社區工作者、基層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身上,能看到英雄的精神和力量。這些精神和力量必將讓“無疫情小區”逐漸變為“無疫情城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