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超級月亮”話題屢登熱搜:如何形成?怎樣觀測?

            2020-03-12 10:07:23     來源:鳳凰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上官云)一輪明月,往往寄托著人們美好的心愿和思念。近一段時間,“超級月亮”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天文愛好者紛紛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觀測,一飽眼福。

            實際上,“超級月亮”是這些年來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天文現象。那么,什么是“超級月亮”?它一般在何時出現?人們可以如何觀測?

            “超級月亮”形成的條件

            要構成“超級月亮”,需要滿足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個是“最近”,一個是“最圓”。

            資料圖:3月9日,農歷鼠年二月十六晚,北京,“超級月亮”來臨之前,一輪圓月升起,與社區路燈相輝映。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月球圍繞地球旋轉的軌道是橢圓形的,有最接近地球近地點和最遠離地球的遠地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科普主管袁鳳芳解釋。

            她說,“超級月亮”是指月亮在滿月的時候,剛好在近地點附近。而此時,當月亮來到近地點的時候,因為它靠近地球,所以看上去比平時更大。

            “2019年2月19日是中國的元宵節,剛好也是‘超級月亮’。”袁鳳芳說,“超級滿月和我們的傳統佳節碰在一起,更具觀賞性、更能引起大眾的關注。”

            如何觀賞“超級月亮”?

            觀賞超級月亮,嚴格來說,可以選擇在月亮-地球-太陽按順序最接近一條直線的時候觀測。簡單來說,就是在“超級月亮”出現的當天夜里,任何地方只要晴天或者少云都能觀測。

            資料圖:3月10日晚,“超級月亮”在北京登場。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袁鳳芳介紹了一組數據,北京時間4月8日上午10點35分,月球、地球、太陽近乎位于一條直線上,此時月亮最圓;北京時間4月8日凌晨2點08分,月球到達近地點。

            她表示,4月7日晚到8日早上,都適合觀測。可在4月8日凌晨2點08分和日出前各拍攝一張月球。

            “其實,我們用眼睛就可以欣賞‘超級月亮’,也可以使用普通的雙筒望遠鏡或者單筒望遠鏡,甚至單反加長焦鏡頭也可以觀測。”袁鳳芳解釋,“超級月亮”是一個很普通的天文現象,“我們每個月都能看見滿月,不是嗎?”

            每年出現不超過4次

            此前,有媒體報道,天文專家表示,“超級月亮”大多發生在農歷十五和十六,農歷鼠年中會上演4次,時間分別在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

            “‘超級月亮’其實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現象,月球兩次到達近地點之間的周期需要27.55天,兩次滿月之間的周期為朔望月,需要29.27-29.83天。”袁鳳芳表示。

            上述兩個周期之間,存在一個小小的時間差。袁鳳芳說,正是因為周期長短的差異,所以每年出現不超過4次的“超級月亮”。

            資料圖:“超級月亮”在北京登場。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有意思的是,袁鳳芳提到,4月8日月亮的近地點比3月10日的近地點,更靠近地球500千米左右。所以4月8日的“超級月亮”會更大一點點(約0.1%),不過肉眼很難看出其中的大小差別。

            有趣的“最小月亮”

            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有“超級月亮”,也有“最小月亮”,有網友開玩笑將之稱為“超級小月亮”。

            所謂“最小月亮”,也就是說,月亮在滿月的時候,剛好又運行到遠地點附近。

            “2020年唯一一次‘最小月亮’,在10月31日。”袁鳳芳建議,有興趣的可以在同一地點、使用同一套拍攝器材,把“超級月亮”和“最小月亮”拍下來,然后做一個對比,這是普通大眾都可以做的天文觀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