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疫”行動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3月6日的媒體通報會上正式發布針對新冠肺炎的全球研究路線圖,明確了包括病毒自然史、流行病學、疫苗、診斷試劑、治療工具、臨床管理、倫理考量、社會科學等九大關鍵領域的核心優先事項。
協調研究至關重要
譚德塞指出,迄今為止,世衛組織已收到40項診斷試劑的審批申請,有20種疫苗正在研發,對許多治療工具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協調研究至關重要,這樣世界各地的不同研究團隊就能相互取長補短,各國才能在基于證據的基礎上做出拯救生命的決策。為此,世衛組織開發了一套核心規程,概述了應該如何進行研究的標準,并收集關鍵數據,以便能夠對相同事物作出比較,并能夠匯集眾多研究數據。
世衛組織在全球研發路線圖報告中指出,此次疫情暴發期間,全球研究人員的交流和信息共享也是史無前例的,促進了各國科學家間的協作,使得研究行動的執行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為了進一步加強協調,全球研究路線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工具。
明確九大優先領域
路線圖明確了9個研究優先領域,包括交叉研究重點,并針對短期、中長期優先事項制定了未來一年內實施部分研究行動的時間表。研發優先領域包括:
一、病毒的自然歷史、傳播和診斷:支持診斷產品的開發以改善臨床過程;病毒復制、釋放和自然疾病史;開發工具以研究、監測病毒表型變化和潛在適應性;免疫力特征;建立疾病模型;病毒在環境中的穩定性。
二、關于病毒起源的動物和環境研究,以及人畜共患的管理措施:識別宿主動物來源和傳播途徑;增進對動物向人類傳播的社會經濟和行為風險因素的認識,確定潛在感染的動物物種和處于高風險的社區、職業群體,以及貿易和消費相關風險;針對在人畜接觸環境設計和測試降低風險的策略。
三、流行病學研究:描述新冠病毒的傳播動態,并了解疾病在各范圍內的傳播情況;描述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性,以促進對新冠肺炎的有效臨床和公共衛生反應;評估管控和緩解措施的影響。
四、臨床管理:定義新冠病毒感染自然史;確定改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臨床結果的干預措施;確定最佳的臨床實踐策略以改善護理過程(包括早期診斷、出院標準、患者和接觸者的最佳輔助治療);確定如何最好地將關鍵研究與受影響地區能夠招募患者的研究人員聯系起來;開發平臺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試驗之間數據收集的通用性,加強試驗之間的協作。
五、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包括醫護人員的保護:了解控制措施在醫療和社區環境中預防繼發性傳播的有效性;優化個人防護用品的有效性以減少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傳播環境的最小化;了解影響感染預防和控制措施的行為及文化因素。
六、候選療法的研發:確定用于臨床評估的候選人;多個主方案以評估療效和安全性;協作開展臨床試驗,以評估治療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候選疫苗的研發:確定用于臨床評估的候選人;使用方法學上合理、倫理上可接受的疫苗試驗設計,開發用于2b期、3期階段疫苗評估的多國主方案,確定候選疫苗在廣泛使用之前是否安全有效。如果可行,應進行疫苗功效試驗。
八、倫理學:識別關鍵知識鴻溝和研究重點;制定明確定義的研究治理框架,以使多個利益相關者(包括世衛組織、全球研究界、專家、公共衛生官員、資助者和倫理學家)之間進行有效和合乎道德的合作;持續的教育和能力建設,以促進跨領域研究的有效合作。
九、社會科學:制定指導方針和標準操作程序,以實現緩解流行病的各項機制;開發全球研究網絡;了解流行病控制決策的非預期后果;了解如何減輕社會和經濟影響等。
此外,該報告還就如何協調和優化全球研發資金給出建議。李宏策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