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疫情期間,哪些人群需要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2020-03-08 16:42:12     來源:人民網

            點擊圖片看視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部分人會出現過度的不安、無助、悲觀、緊張、委屈、躲避、僥幸心理、不敢出門、盲目消毒、易怒、恐懼、焦慮、抑郁、失望、抱怨、孤獨、失眠、攻擊等應激反應。若出現以下癥狀,則需要及時心理調適或心理危機干預,例如:

            ⑴ 總感覺街上遇到的人就是病毒攜帶者,即使自己全副武裝的防護著,也要遠遠的保持距離,不敢走近,不敢說話,甚至不敢呼吸。

            ⑵ 敏感于自己的各種軀體不適,達到疑病狀態。身體稍有不適,就會懷疑自己被感染了,惶恐不安。想立即就醫,到發熱門診。就診后,盡管經過詳細的軀體和病毒學檢查,排除了該病的可能,但始終無法安靜下來,要么懷疑檢查結果,要么擔心在就醫過程中又被傳染了。

            ⑶ 具有強迫特征的人,疫情下會更加惶恐,他們反復洗手,反復消毒,可總感覺還是不能清洗干凈。要么不出門,要么戴上雙層的口罩、穿上防護服、眼罩,嚴格按照傳染科醫生的防護要求來武裝自己,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出門。家人回家后,一定要讓家人把外衣全部脫掉仍在門外,甚至丟進垃圾桶。

            ⑷ 過度焦慮和恐懼的人,在就醫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沖動行為。處于隔離或者確診的狀態下,過度的焦慮和恐懼對人的身心傷害也是非常明顯的。

            那么,普通公眾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⑴ 從權威媒體了解疫情和相關科學防護知識,規律生活,適度鍛煉,讀書,聽音樂等。

            ⑵ 在疾病流行期間,出現恐懼、緊張和焦慮等情緒,是自然的,不必過度緊張。

            ⑶ 積極心理調適:與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勵,相互心理支持,轉移注意力。要以積極的態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勵。可以通過呼吸放松訓練、有氧運動、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來調適情緒。不要采取否認、回避退縮、過分依賴他人、指責抱怨、轉移情緒發脾氣、沖動等不良應對方式。減少咖啡攝入,特別不要試圖通過煙酒來緩解緊張情緒。

            (資料來源: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組織專家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冊》)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