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市商務局設2億保障新冠肺炎防疫物資
北京206個部門集中公開今年預算各部門根據“四保一壓一促”原則壓減非重點支出和一般性支出
市商務局設2億保障新冠肺炎防疫物資
北京206個部門集中公開本年度預算,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各部門的預算均緊密結合實際,根據“四保一壓一促”(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壓一般性支出、促高質量發展)為原則統籌安排資金,其中衛健系統多部門設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經費,市商務局安排2億元資金做好應急物資保障工作。而在“三公”經費、會議費、委托業務費等一般性支出和其他非重點支出項目上,各部門均統一按照3%到10%的幅度壓減,“過緊日子”的思想貫穿整體預算安排。具體預算情況,已于昨日在各部門門戶網站及首都之窗網站同步公開。
“疫情防控”寫進預算安排
市商務局預算2億元保障口罩等物資
通過梳理各部門今年的財政預算安排,北青報記者發現,面對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部門將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資金安排寫入預算。
今年,北京市商務局的項目支出預算達19.14億元,明確表示這一預算將主要用于:機構運行保障類、商業流通發展類、外經貿發展類及應對疫情應急防控物資保障項目等。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市商務局“應急政府儲備項目”中明確: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我市口罩、消毒液等應急物資需求量激增。為切實做好應急物資保障工作,安排資金2億元。
根據市商務局的績效目標,疫情防控物資保障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根據市藥監局需求采購境內、外可達到醫用標準但暫不具備醫用手續的口罩、防護服等“非標”防疫物資;另一方面,則是根據市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商品供應小組要求,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市疾控中心計劃2.4億元
用于傳染病防治項目等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市衛健系統多部門設置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經費。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將2020年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表述為,今年市衛健委將致力于“提供優質公共衛生服務,增強人群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市衛健委機關和其下屬的43個財政預算單位,均將疾病預防控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為全市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重要部門,北京市疾控中心2020年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約24767.5萬元,其中,衛生健康支出24324.8萬元,占了絕大部分,具體項目包括中小學傳染病早期預警升級、慢性病防治和健康促進項目、傳染病防治項目、公共衛生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項目等。
在市疾控中心提交的傳染病防治項目的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中北青報記者看到,年度目標包括完善北京市傳染病地方病監測體系,預防控制本市發生重大傳染病的流行,各類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發病率無明顯升高,傳染病突發暴發疫情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等等。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個績效目標申報表中,還設置61個小項的數量指標,其中提到,2020年,免費流感疫苗接種量要達到110萬劑次,流感疫苗接種服務的街鄉社區覆蓋率要達到60%,乙肝母嬰阻斷監測要完成1000例,收集北京市致病菌識別網監測菌株1280株等等。
北京市預防醫學研究中心,預計安排208.6萬元用于開展傳染病防控關鍵技術與策略研究工作,其中今年該中心計劃支出20萬元用于開展北京市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疫情發生規律、病毒基因變異和防控策略研究。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公布的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項目支出表,市衛健委機關的公共衛生支出總預算為7316.7萬元。其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885萬元,重大公共衛生服務429萬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277.5萬元,其他公共衛生支出5725.1萬元。其他公共衛生支出涵蓋了婦女保健計劃生育管理、孕產期保健管理、艾滋病及口腔防治項目、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免疫規劃管理、慢病防治管理項目、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篩查及心理問題干預Ⅰ期項目等多項內容,均與老百姓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三公”經費同比下調6.7%
兩年內行政辦公設備標準不得提高
在昨天公布的預算安排中記者看到,2020年,北京將大力壓減一般性、非重點支出,壓減資金用于優先保障“四個中心”建設、三大攻堅戰、京津冀協同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支出。另外,嚴格控制行政成本,繼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今年市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安排7.4億元,同比下降6.7%。
“除此之外,今年各部門在預算安排上,改變了以往用‘基數加增長’的編制方式,而是按照‘零基預算’的方式來進行”,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各部門的預算安排,以“四保一壓一促”(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重點、壓一般性支出、促高質量發展)為原則,將項目按輕重緩急和成熟度進行排序,優先保障重點項目,打破了原有支出的固化格局。
據介紹,按照要求,各部門原則上兩年內不得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日常辦公設備配置標準,各單位自行購置辦公類家具、設備等資產的原則上不安排追加預算。“必須積極盤活存量閑置低效資產,將所得收入按規定納入預算管理”,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將進一步強化政府資產內部調劑調撥,推進大型設備的共用共享。
力保6大重點項目支出
垃圾分類補助投入2.6億
據介紹,綜觀今年預算安排共有六大重點項目支出,資金涉及74.1億元。這6個重點支出項目分別為:市城管委垃圾分類減量市級補助,投入2.6億元;市交通委普通公路新改建,投入13.3億元;市醫管中心市屬醫院考核獎勵,投入11億元;市教委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學前學段,投入35億元;市科委醫藥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研究,投入4.2億元;市民政局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市級補助,投入8億元。
這些重點支出項目,作為各部門預算的一部分,都在首都之窗網站上公開,“公開的內容包括項目安排的政策依據、績效目標、資金安排等等,方便公眾進行監督”,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補民生短板
城市更新實施意見將出臺
據悉,今年本市將推動出臺城市更新實施意見,在項目安排、資金投放和政策創新上向城市副中心、城市南部地區、“三城一區”、新首鋼地區等區域集中。
穩經濟運行之外,補民生短板,也在今年各部門的預算安排中突出體現。北京市教委的財政預算中明確,安排2020年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學前學段)專項轉移支付預算35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各區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落實普惠性幼兒園生均定額補助、租金補助、一次性擴學位補助和非普惠性幼兒園轉普惠一次性獎勵等補助政策。
文/本報記者林艷蔣若靜
對話
財政安排力保“19條”“16條”措施落地
對話人:北京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韓杰
北青報:今年,政府過“緊日子”的這一要求,在各部門的預算中都如何體現?
韓杰:面對2020年十分嚴峻的財政收支形勢,北京將政府過“緊日子”的管理思路和成本績效管理要求貫穿于預算管理全過程。各部門要求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將能由市場實施的項目交由市場去辦,運用好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放大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首都建設,使有限的財力聚焦保障重點項目和民生支出。
另外,我們改變了以往“基數加增長”的預算編制方式,大力壓減一般性、非重點支出,這個在各部門的預算安排中也都有所體現。
北青報:面對突發的疫情形勢,我們的財政預算是否有全面的保障安排?
韓杰:疫情發生以來,財政部門通過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障疫情防控資金,確保不因費用問題延誤救治和疫情防控,同時出臺一系列保障政策,支持疫情影響下的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
目前財政已建立疫情防控專項資金池,主要用于全市醫藥物資儲備、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疫情防控所需醫用設備設施和防護物資等。另外,此前出臺的“19條”、“16”條政策,包括財政補貼、融資擔保、政府采購、稅費減免等財政政策“組合拳”,涉及較大規模的財政資金,會在2020年預算中予以保障。
北青報:今年北京的財政收入將面臨不小壓力,我們怎么保障財政收支平衡?
韓杰:一方面,我們還將不折不扣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措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并強化收入預測調度、稅源監測分析、政策調整完善等工作,以統籌使用各項收入管理措施,確保完成2020年財政收入任務。另一方面,在財政支出上,我們將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提高政府資金資產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聚焦財力優先保障“四個中心”建設、三大攻堅戰、京津冀協同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支出,并適度向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具備增長潛力的領域傾斜;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增強重點項目對首都經濟增長、社會事業發展、持續改善民生的推動作用。
公開課
13張預算報表各部門首次公開整體支出績效目標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各部門還首次公開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將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申報表隨市級部門預算一并向社會公開。
如市發改委的“整體支出績效目標”共有8項,包括“扎實推進疏整促專項行動”“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著力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等。
由于首次公開整體支出績效目標,今年各部門的公開報表數量也由原來的12張表格增加到13張。這13張預算報表,一一反映市級各部門的收支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政府采購預算、政府購買服務信息、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等預算情況。部門預算文字說明,則主要反映市級各部門的基本職責、機構設置情況、“三公”經費預算情況、重點事項說明、名詞解釋等。
據市財政局介紹,為了進一步強化績效目標對預算執行的約束和引導,今年將各部門的績效目標填報和公開范圍從500萬元(含)以上的預算項目,擴展為所有事業發展類項目,以及200萬元(含)以上的機構運行保障類項目,實現績效目標“應填盡填,應公開盡公開”。
(責任編輯:DF529)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