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產企業缺工嚴重 打通“經絡” 保障農民工順利復工
“復產了,部分外地員工回不來,生產還是卡在那”,“貨運到了,找不到裝卸工,卸不了貨干著急”,“要發貨卻沒有司機接活,配送十分困難”……連日來,記者采訪復工復產企業時,頻頻聽到企業反映缺工嚴重的問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專門介紹了有序推動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崗就業工作情況。在非重點疫情地區,復工復產在當前是一項與疫情防控同等重要的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復工復產首要的一點在于勞動力的跨區域流動,尤其是基數龐大的農民工。那么,目前農民工復工的主要阻礙是什么?如何讓農民工安全順利的復工?就此問題,《經濟日報》記者專門專訪了相關專家。
分區分級分工讓農民工分批輸出
“出不來,進不去”,“兩頭堵”是農民工流動的首個關卡。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課題組16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調查的16省、80個縣近100個村中,絕大多數省份的勞動力流動基本處于封凍狀態,農民工流出總體比例不足10%,大部分村莊春節后外流人數停留在個位數。而這100個村中,90%以上所在鄉鎮為零疫情(無確診或疑似病例),70%以上所在縣確診人數在10人以下。以縣為單位來看,調查的多數縣份疫情并不嚴重,不屬于重點疫情區域。從調查來看,輕微的疫情和低位的流動比例構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張雪霖表示,一些勞動力輸出省份的縣市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大部分地區公共交通停運,勞動力輸入省份的高門檻復工審批等等原因,都極大地阻礙了農民工的返城復工。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紅東和記者強調,農民工隊伍現在也分很多種,有些是小老板、管理層或技術人員,有房有車,自駕回程,有些是長期員工但無房無車,還有的是季節性外出打工和零工小時工,生活沒有保障。
“現在,復工復產迫在眉睫,農民工要分區分級分工作類型,分批次推進復工。”郭紅東說,一方面是非重點疫情省份的封閉管理要陸續放開,就近的農民工先復工,另一方面要幫助跨區域固定員工“點對點”返城復工。
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對于很多地方來說,屬于雙重約束目標,但防控疫情是直接的顯性責任。郭紅東表示,解開封閉管理的工作需要地方領導敢于擔當,也需要地方對疫情有充分的把控能力,精準施策,萬不能不放則已,一放就亂。
包機專列專車讓農民工安全到崗
“沒車回,路途中不安全”,現實不便和內心擔憂的雙重壓力,嚴重影響著農民工順利返城。欣慰的是,目前,已有不少返崗包車、復工專列,甚至返工包機,將一批批農民工接回來。
2月13日下午四點,一輛特殊的大巴車停靠在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單位、申洲國際的宿舍樓下。這輛載著20多名外地員工的大巴車,是首批抵達寧波的外地員工返崗包車。
2月16日22時7分,載有近300名貴州籍復工乘客的G4138次定制專列到達杭州東站,這是鐵路部門節后開出的服務企業外地員工返程的全國首趟復工人員定制專列。同一天,即16日17時30分,浙江長龍航空GJ8025航班載著154名浙江省嘉善縣企業的返崗員工,從四川廣元機場抵達杭州蕭山機場,這是全國首次出現的“返工包機”。
“除了就近就業和自駕出行的,絕大部分農民工需要依賴公共交通返城。”郭紅東表示,這個時候,需要給農民工提供路途上的幫助和保障。這個工作需要勞務輸入地和勞務輸出地的雙方政府有關部門來協調做好,員工所在企業要負責把隔離條件準備好,把復產后的防控措施做好,逐步解決員工上班的問題。
相關部門如交通運輸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陸續出臺對返崗包車的支持政策。郭紅東說,“目前看,許多地方政府承擔了農民工返城的路費,企業負擔隔離費用,盡管這樣,規模小的企業承受起來也有很壓力。”
政府精準施策讓農民工安心工作
“能否復工,是否安全”,是落實農民工復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復雜的一步。
數字信息技術在指導企業有序復工上發揮突出作用。浙江在疫情防控、員工返崗隔離、上下游聯動等過程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在確保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從2月10日開始,浙江省因地因時、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行局二級巡視員唐社民介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復工復產已經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從區域來看,廣東、江蘇、上海等一些經濟大省(市)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
同時,他也坦承,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特別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比如返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暢、產業鏈配套難等等問題,有關方面也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幫助企業解決這些難題。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助理研究員周毅表示,一定要科學防控,切忌一刀切,根據當地情況,實事求是設置復工節奏,及時清理不合規阻礙。符合條件地區,可采用區域聯防聯控一體化政策,提高區域內部聯動能力。
同時,周毅建議,地方可根據疫情風險情況,適當優化復工流程。目前企業復工手續需經企業所在地、應急、環境、衛生、行業主管部門等多部門審核,環節眾多,在疫情有效防控前提下探索將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責任編輯:DF52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