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73.5萬對堿基!迄今最大噬菌體“現身”

            2020-02-17 22:12:37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73.5萬對堿基!迄今最大噬菌體“現身”|總編輯圈點

               病毒是生命嗎?這個問題至今未有定論。目前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不是生命。但美國科學家近日在《自然》雜志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些巨型噬菌體,其中最大噬菌體的基因組擁有73.5萬對堿基,這些復雜的噬菌體模糊了生命和非生命間的界限。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近日報道,噬菌體是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和其他病毒不被視為活有機體,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無害。噬菌體是生態系統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因為它們捕食細菌種群,改變細菌的新陳代謝,傳播抗生素抗性并攜帶導致動物和人類疾病的化合物。

              為進一步了解噬菌體,研究人員檢索了一個噬菌體DNA數據庫,其中的噬菌體樣本來源于全球30個不同環境。

              研究人員稱,一般噬菌體擁有5萬個堿基對,但他們發現了351種噬菌體擁有20萬個堿基對,是普通噬菌體的4倍,其中一種噬菌體擁有73.5萬個堿基對——相比較而言,人類基因組包含約30億個堿基對。

              研究資深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吉爾·班菲爾德表示,這些“巨型噬菌體”的基因組比許多細菌(生命形式之一)的基因組大得多,是“傳統病毒和傳統生物有機體之間的雜交體”。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噬菌體擁有許多特殊的基因,其中一些基因是細菌用來抵抗病毒的CRISPR-Cas9系統的一部分。另外,某些噬菌體擁有編碼核糖體功能必需蛋白的基因。核糖體是一種將遺傳物質轉化為蛋白的細胞機器。病毒體內通常沒有這些蛋白,而細菌和古細菌體內經常能發現這些蛋白。研究人員認為,其中一些巨型噬菌體也可能利用細菌宿主中的核糖體來復制自身蛋白。

              論文聯合作者、加州大學副教授羅漢·薩赫德瓦表示:“是否擁有核糖體和蛋白翻譯功能是區分病毒和細菌、生命與非生命的主要特征之一。新發現的一些巨型噬菌體擁有這種翻譯機制,因此,它們模糊了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

              總編輯圈點:

              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病毒就已經占領這顆星球。大多數情況下,它與人類和平共處。病毒全心全意地復制自己。它是生命嗎?大多數人認為不是。現在,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讓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更加模糊——有些能吃掉細菌的病毒的基因組非常龐大,甚至還有CRISPR/Cas系統。噬菌體的基因進入細菌后,能夠截獲它的CRISPR系統為自己所用,病毒有自己的生存策略,簡直智商超群!病毒種類繁多,人類還需很多努力,去了解這古老的微小生物的更多知識。

            (責任編輯:DF522)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