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氣溶膠是氣體還是膠?及安盾消防稱:“它是一種煙霧”

            2020-02-17 19:45: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氣溶膠是氣體還是膠?及安盾消防稱:“它是一種煙霧”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終于有了好的轉化,人們對防疫的意識也不斷加強同時也有了更新的認識,這幾天在網絡上被“氣溶膠”這個新詞匯推向了熱搜,到底什么是氣溶膠?而在消防行業又有一種滅火產品是氣溶膠滅火器又是什么?兩者有何不同?

              到底什么是氣溶膠?

              8日上海市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衛生防疫專家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

              為了大家能夠便于理解,記者電話聯系了氣溶膠滅火設備行業領軍者,中國高新科技企業湖北及安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俊峰,就及安盾氣溶膠滅火器與目前大家關心的“什么是氣溶膠”問題進行采訪。

              “氣溶膠”是氣體還是膠?它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生活中,我們常聞到的煙花爆竹爆破后的煙味,走在馬路上聞到的香煙味,明明周圍幾十米之內都沒有人,但仍然可以聞到煙味。我們聞到的其實是煙草燃燒后形成的顆粒,肉眼是看不見的,自然界常見的氣溶膠有云、煙、霧、灰塵等。

              首先,氣溶膠通俗說是細小的固體或液體微粒分散在氣體中形成的穩定物態體系,專業是指以氣體(通常為空氣)為分散介質,以固態或液態的微粒為分散質的膠體體系。氣溶膠粒徑分布范圍為10-5微米—10-1微米之間,以固態或液態的微粒為分散質,具有氣體流動性,可繞過障礙物擴散的膠體體系。

              天空中的云、霧、塵埃,工業上和運輸業上用的鍋爐和各種發動機里未燃盡的燃料所形成的煙,采礦、采石場磨材和糧食加工時所形成的固體粉塵,人造的掩蔽煙幕和毒煙等都是氣溶膠的具體實例。而氣溶膠感染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大家不用太緊張,在家中盡量讓空氣流通,窗戶盡可能打開通風2個小時。

              氣溶膠滅火器又是什么原理?

              氣溶膠滅火技術是在軍用煙火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滅火技術。第一代氣溶膠滅火技術誕生于我國,也稱煙霧滅火技術,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及安盾消防的創新研發團隊自主研發到第四代氣溶膠氣體滅火技術,也是行業的風氣之先,擁有高達上百項專利。

              氣溶膠滅火器屬于氣體滅火器,它的應用范圍最為廣泛,也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干粉滅火器、水基滅火器等所不能及的高科技新型滅火設備,氣溶膠滅火器可以滅電氣類火災、固體表面火災、液體火災等,特別適合家用滅火器、車載滅火器、應急防護等場景,同時與之媲美的其優勢是身材小,礦泉水瓶那么大,大作為是無壓存貯、4年免維護、不導電、不損害電器、無毒無害、滅火效果好、滅火速度快、微殘留幾乎免去滅火后的二次維護問題,及安盾氣溶膠滅火器用一定的化學和物理方法把里面的滅火藥劑以氣溶膠的狀態噴放出來進行滅火。滅火原理是里面充裝的固體滅火粒子發生劑在鉀鹽類產氣藥劑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出大量高效滅火物質來應對火情,當然大家可以去搜索及安盾的滅火視頻就可以了解更多,最后我代表及安盾消防公司向奮戰在疫情第一線的同志們致敬,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希望早日贏得這場戰斗。

              通過此次采訪,記者也學到了不少消防的知識,同時了解了氣溶膠的真正概念,也了解了氣溶膠滅火器的高端前沿技術,為之驚嘆。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知道關于氣溶膠和及安盾氣溶膠滅火器的原理了,也應該知道在特殊密閉且不通風的場合,例如搶救病人進行氣管插管等操作時,近距離可以產生含有病毒濃度很高的氣溶膠,發生氣溶膠傳播的概率就很高;反之,如果是在普通室內場所,并且能夠保持開窗通風,發生氣溶膠傳播的概率就會低得多得多;到了戶外開放的空間,氣溶膠的濃度立即被空氣所稀釋了,就幾乎不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DF529)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