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證監會發布再融資新規 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支持實體發展
2月14日,證監會連發《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本次修訂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針對創業板,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再融資服務覆蓋面,取消了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以及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證監會表示,為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決定適度放寬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限制,擬發行的股份數量從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至30%。機構指出,再融資新規及時出臺表明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并未受到短期疫情影響,與征求意見稿相比內容略超預期。科技、醫藥、消費及先進制造等新經濟領域、中小企業可能更為受益,券商、資管類公司等也將受益于再融資的活躍。
新規放松盈利條件多項利好促上市公司發展
在歷時3個月的征求意見后,2020年2月14日,再融資新規終于落地。當日,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關于修改的決定》(以下簡稱《再融資規則》),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據悉,此次再融資新規的主要內容包括:
1、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將創業板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且使用進度和效果與披露情況基本一致由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2、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于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
3、調整非公開發行股票定價和鎖定機制,將發行價格由不得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將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
4、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
5、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日常監管體系,嚴把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條件,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強化再融資募集資金使用現場檢查,加強對“明股實債”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
6、上市公司應綜合考慮現有貨幣資金、資產負債結構、經營規模及變動趨勢、未來流動資金需求,合理確定募集資金中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的規模。
7、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30%。
8、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于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或募集資金投向未發生變更且按計劃投入的,可不受上述限制,但相應間隔原則上不得少于6個月。
9、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托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10、明確新老劃斷,再融資新規自發布起實施,施行后,再融資申請已經發行完畢的,適用修改之前的相關規則;在審或者已取得批文、尚未完成發行且批文仍在有效期內的,適用修改之后的新規則,上市公司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并更新申請文件或辦理會后事項后繼續推進,其中已通過發審會審核的,不需重新提交發審會審議,已經取得核準批文預計無法在原批文有效期內完成發行的,可以向證監會申請換發核準批文。
解決企業實體融資困境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前的再融資規則在規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尤其是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區域協調發展、綠色發展、“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發展、國企改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高再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證監會按照注冊制的理念,對現行再融資規則中制定時間較早、不能適應市場形勢發展需要的部分規定進行調整,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和此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核心條款均有所保留。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體現了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解除了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不必要限制,有利于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推動再融資制度改革,提升再融資的便捷性和制度包容性,提高股權融資比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取消創業板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的條件,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兩年盈利的條件,可以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的覆蓋面,便于高科技企業融資,助推我國經濟轉型,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轉換。
廣發投行總監朱保力認為,從政策初衷來看,再融資監管政策朝著和IPO注冊制一樣的心態去推進,把真正定價權和決策權交給市場。這是再融資新規比較明顯的特征,也是監管將來用于激發市場活力的手段和政策。
“從明年甚至未來一段時間再融資規模和數量來看,預期仍然較為樂觀。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少投資者在過去三年中通過參與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損失較為嚴重,這是一個慢慢恢復的過程,但其有利的一面是,未來上市公司在做再融資發行的時候,單純通過政策或者二級市場尋找套利的行為會越來越少,有利于資本市場正本溯源。”朱保力說。
九泰基金投資事業部總經理兼執行投資總監劉開運認為,本次再融資政策的放松,將會明顯降低投資者在定增投資方面的不確定性,大幅提升投資者參與定增投資的熱情,進而大幅改善上市公司的融資環境。
資本市場迎利好創業板聞風而動
根據報道,在去年11月9日證監會向社會就再融資規則進行征求意見之前,創業板就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
業內人士分析,再融資新規的歷次修訂對A股市場,尤其是創業板走勢影響巨大。如2017年2月17日,證監會亦進行過一次再融資規則修訂,當時是從再融資頻率和規模上對上市公司再融資作出大范圍收緊,被業界解讀為嚴格限制上市公司以再融資名義圈錢。例如規定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此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此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于18個月等。
雖然這在治理當時的資本市場融資亂象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之后創業板走勢也一直不佳。2017年,創業板指數下跌10.67%;2018年再次下跌28.65%。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指出,隨著再融資條件放松,2020年定增規模會大幅增長,而實行定增的主體大多是100億市值以下的小企業。2019年8月以來,創業板指開始較滬深300出現明顯的超額收益,而這一超額漲幅在去年12月以來開始逐漸擴大,呈現出中小市值股價加速上漲的趨勢,行情逐漸升溫。在這一背景下,中小企業定增的井噴式增長可能進一步引起一級半市場資金大規模回到市場,同時個人投資者因定增期間的題材炒作加速入場,從而推高中小市值公司股價上揚,逆轉外資和機構主導市場的策略。
財通基金指出,競價類定增(原俗稱“一年期定增”,現為“半年期定增”)可能在2020年全年迎來重要的機遇窗口,期初參與的賺錢效應會比較明顯。參與投資的主體將更豐富,博弈將更充分,投資者宜當機立斷,忌猶豫遲疑。定價類定增(原俗稱“三年期定增”)將更加項目化,投資成功與否更加倚重合作機構與券商、上市公司的關系。雖然標的不容易拿到,但投資期限適中,賺錢的確定性不低,是機構投資者不可忽視的重要配置型資產。
華創證券指出,再融資新規及時出臺表明資本市場改革推進并未受到短期疫情影響,與征求意見稿相比內容略超預期。科技、醫藥、消費及先進制造等新經濟領域、中小企業可能更為受益,券商、資管類公司等也將受益于再融資的活躍。
(責任編輯:DF398)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