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從3天到24天 新冠病毒潛伏期為何有長有短

            2020-02-14 11:48:09     來源:光明網

              2月12日,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第三期通過紅外線對進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攝

              (記者 付麗麗)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研究論文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論文稱,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0天,最長可達24天。

              那么,病毒潛伏期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有的人長有的人短呢?

              病毒在潛伏期會干些啥

              “潛伏期指的是易感人群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因為具體是什么時間感染的很難精確知道,所以一般以接觸患者或到疫區的時間為最可能感染的時間,發病日期與感染日期的時間差就稱為潛伏期。”2月12日,南方醫科大學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趙衛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趙衛長期從事分子病毒學研究,2003年參與過抗擊“非典”。他舉例說,比如甲25日到醫院,乙醫生接診了他,甲被診斷為新冠,乙30日發病,那乙的潛伏期就是5天。但事實上,病毒大流行時,因為傳染源眾多,所以潛伏期時長的判斷相對復雜,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根據流行病學的數據統計,在大量數據基礎上,計算出潛伏期的具體數字。

              感染者處于潛伏期時病毒在人體內會做些什么?趙衛表示,簡單說,就是適應環境,為大量增殖做準備,包括合成產生子代病毒的組分。“新冠病毒的結構包括包膜、衣殼和核心(即核酸),它們可以視為病毒的成分。在產生子代病毒顆粒前,宿主細胞內是看不到完整的病毒顆粒的,只能找到病毒的組分。病毒顆粒進入細胞后,先合成子代病毒的三個組分,再進行裝配,從而產生子代病毒顆粒。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趙衛解釋說。

              也許有人會問,子代病毒傳染性或殺傷力會更強嗎?趙衛表示這不一定,一般來講,絕大多數子代病毒和親代病毒是相同或非常接近的,不會發生明顯的生物學性狀的變化。如果在重要功能位點上發生了變異,其生物學特性才可能發生改變。

              潛伏期與病毒數量和感染者體質有關

              “潛伏期長短和初始進入感染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和感染者的體質有關。一般初始進入的病毒量越大,發病的速度就越快,潛伏期就相對較短。”趙衛說,而體質的問題就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比如,有些人因為免疫力過強,當病毒進入體內后,免疫分子很快響應,對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進行過度攻擊,從而引起超敏反應,造成肺部細胞被自身免疫力殺死,進而引發肺炎等嚴重癥狀,并可能繼發感染其他的微生物等。

              對此,另有業內專家表示,潛伏期長短與病人本身體質有關,有些人耐受性很好,而一些人則比較“嬌氣”,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能明顯感知到,這種主觀性的東西很難去評估。而且,病毒進入人體內,沒有顯示出外在癥狀,這到底是屬于潛伏期還是無癥狀感染,目前是很難區分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但需要說明的是,在潛伏期,病毒進入體內,沒有引起免疫系統的反應,而且也沒有癥狀,但同樣不可忽視,因為體內有病毒,就存在傳染性。”趙衛說。

              “24天”屬研究價值有限的個案

              “據官方報道,此前曾出現過潛伏期長達24天的患者,這應該屬于個案,個案的研究價值非常有限,不足以成為判定最長潛伏期的依據。”趙衛說。

              就此問題,多位專家也表示,這種個例可能跟自身暴露有關,由于對病例追蹤不十分密切,完全存在其他地方暴露或接觸感染者的可能性。

              2月11日晚,鐘南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對預印版的部分文章信息不應該被過度解讀。”

              他指出,其團隊關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特征的文章是一個預印版(preprint server),預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見,按照預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給媒體引用,也不能指導臨床,必須要經過同行評議。預印版里面的潛伏期,有一種統計的方法是根據患者的口述記錄下來的,團隊根據患者講述的接觸傳染源時間以及癥狀最早出現的時間進行計算,最長的是24天。但實際上真正敘述潛伏期為24天的病人只有1例,即1099例中只有1例。以這僅有的1例患者報道的時間作為疾病的最長潛伏期是不夠科學,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

              據鐘南山介紹,該文章還將報道四分位間距,分別是2天與7天(即差距為5天),更加科學地反映人群的總體情況。

              相關鏈接

              發現新冠肺炎病例 公共場所應停用空調通風系統

              據新華社2月13日電 (記者溫競華田曉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2日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當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發現疑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時,應停用空調通風系統。

              指南要求,當場所發現疑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或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類型、供風范圍等情況不清楚,應當停止使用空調通風系統。

              對于人員流動較大的商場、寫字樓等場所,不論空調系統使用運行與否,均應當保證室內全面通風換氣;并且,每天下班后,新風與排風系統應當繼續運行1小時。

              新風采氣口及其周圍環境必須清潔,確保新風不被污染。人員密集的場所應當通過開門或開窗的方式增加通風量,同時工作人員應當佩戴口罩。

              指南建議,關閉空調通風系統的加濕功能。加強對風機盤管的凝結水盤、冷卻水的清潔消毒。下水管道、空氣處理裝置水封、衛生間地漏以及空調機組凝結水排水管等的U型管應當定時檢查,缺水時及時補水,避免不同樓層間空氣摻混。

              指南提示,當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時,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消毒和清洗處理,經衛生學評價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