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肩并肩, 我們一起打好這一仗
“武漢同仁已經非常不易,而患者更是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我們現在就是武漢人民的一員。我們必須保衛武漢的同胞,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打贏這場戰役。”
“經歷實戰后,心里有了點底,覺得自己可以做好這份工作。醫院里的眾多老前輩,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心底的依靠,真心希望你們也注意休息。”
“陪伴就是這樣吧,沒有豪言壯語,就這樣在你身邊,我們共同度過。”
馳援武漢,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2月9日武漢同濟醫院晴
霍天依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普通外科護士
現在是晚上9點,因為今天工作接觸了病人,所以我自覺在房間內做自我隔離。從酒店向外看,武漢很美,就像18年前我們代表三院來武漢參加針刺傷全國大賽一樣,仍然讓人覺得這是個充滿生命力的城市。現在它病了,需要我們的救護來恢復活力,而我們正是一劑來自北京的“活力蘇”。
疫情嚴重后,我就和男友說:“照這樣,我可能會去一線,如果我去的話……”
“那家里放心交給我!”我話還沒說完,男友沒有任何遲疑地接過這一句。他從來都支持我的任何決定,是我穩定的后方。
確定援鄂后,第一反應是怎么從我媽手里“騙”回身份證,因為原定2月2日的婚期受疫情影響改為了2月8日,身份證被我媽以結婚登記為由(實際怕我偷偷不告訴她跑來武漢)進行了強制性的扣押。結果出發的日期定在了7號,實在是“好事多磨”。好吧,也只能這么安慰自己。
結果一通電話打回家,我媽出奇地平靜,說:“這就和你爸把身份證從家送來。”
那天,北京下了很大的雪,老兩口從順義開車近一小時到醫院給我送身份證。護士長說:“優秀的家屬都集中在你家了。”我笑著點點頭,爸爸說:“我們必須支持她為國家作貢獻。”
我不敢看他,因為我知道,2月7號,正月十四,是爸爸的生日。這些年,因為工作,錯過了父母很多個生日。臨行前,我給爸爸發了祝他生日快樂的微信。起飛前,收到爸爸的回復:“為國為民馳援武漢,是送給老爸最好的生日禮物。”
一定是因為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淚,才會讓它們偷偷跑出來吧。
爸,等保護好國家和人民,我也會用盡所有力氣保護好你和媽媽的!
到武漢后,看到機場里“武漢歡迎您”的標語,才真的感覺:武漢,我們來了!
放下行李就開始了當日的培訓。時間緊急,刻不容緩。
從疫情狀況到工作細節,醫療、護理、感控,方方面面的培訓接踵而來,穿脫隔離衣更是人人必須考核通過。喬杰院長不斷跟我們強調,這一次全國聯合作戰抗擊疫情,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軍令如山,二是同舟共濟。
武漢同仁已經非常不易,而患者更是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我們現在就是武漢人民的一員。我們必須保衛武漢的同胞,保衛我們共同的家園,打贏這場戰役。
就在今天,我終于加入了一線戰斗。我們小組每個隊友都很緊張,卻又躍躍欲試。在老隊員和王老師的監督下,我們按照標準做好防護。考慮到我是院里第二批接受過培訓的隊員,有更多經驗和心理準備,我主動申請參與戰斗,并主動申請護理危重病人。
我和李思齊搭檔協作,既能互相幫助又能互相警示。為避免出現憋氣不適,我倆與上一組隊員交接完病人后,先明確每個病人的護理要點和主要訴求。每次接觸病人都保證有計劃進行,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反復進出病房,避免浪費體力,減少感染風險,同時降低物資消耗。
患者們很配合我們的工作。上呼吸機,扎套管針,倒尿,攙扶患者如廁,這些工作原本很普通,但穿著防護服,我們瞬間變成手腳不夠靈活的護理新手,也真正體會到了武漢醫護的艱辛。眼鏡加上護目鏡起霧讓我們看彼此都需要更加仔細,更別提那些精細的護理操作,現在真正到了檢驗臨床工作技能的時刻,從接班到交班4個小時內我們順利完成工作,沒有辜負醫院多年的培養。
未來的日子還有許多硬仗要打。但就像葛隊長說的:三院人,到哪都不慫。我們一定可以圓滿完成任務,和全國人民一起打好這一仗!
我可以做好這份工作
2月9日武漢同濟醫院晴
劉慧強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北醫三院兒科主治醫師
懷著緊張、擔心的心情初次進駐病房,準備打一場硬仗。我和楊航、王奔、王軍紅一組在外面開醫囑,寫病歷;趙志伶姐姐、李秋鈺、劉作靜穿隔離服進病房看病人,分組進可以減少防護裝備的消耗,而且有ICU的老隊員在,心里很踏實。
我們要熟悉系統,開藥,寫病歷,最初沒少給護士們添麻煩,不過很快就熟悉了,希望下一次值班時能在清潔區干得又快又好。
終于到我們進隔離病房了。防護裝備是一位護士妹妹幫我穿的,雖然沒有認出來誰是誰,但真的很感動。我覺得護目鏡戴得不舒服,王麗老師親自幫我調整護目鏡,并叮囑我脫的時候要注意順序。按練習的順序,在王軍紅的帶領下依次推開1、2、3、4、5道門后,我們進入了隔離病房。
我負責去接新病人。這是一個典型新冠肺炎病人,家里的公公、婆婆、老公都已經確診,在治療,2個孩子在朋友家看著。聽到這些心里不是滋味,沒敢和她繼續談家里的事。
經歷實戰后,心里有了點底,覺得自己可以做好這份工作。醫院里的眾多老前輩,是我們這些年輕人心底的依靠,真心希望你們也注意休息,你們要是倒了,我們的靠山就沒了。
緊張感一消除,今天竟然有了困意,希望今天能睡得好。
“有你們在,我們更安心了”
2月8日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晴
楊梅寧夏第五人民醫院護士
來到棗陽已經10天了,雖然每天重復著醫院到駐地兩點一線的生活,但隨著對環境的慢慢熟悉,自己也被這座城市的點點滴滴所打動。
從接到集中收治指令到開始收治病人,醫院僅僅用了兩天時間。我們初六到來時,5個病區已經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效率和質量讓人贊嘆。
護理同仁的敬業精神更是讓人佩服。
我所在的新冠四區,負責的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0歲。護理負責人李培是一個非常精干的姑娘,多日的操勞,已經讓她的嗓子沙啞到說不出話。疫情暴發以來,李培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早上七點半上班,晚上七八點下班。她笑著說:“工作累了反倒一覺能睡到天亮。”
還有李聰聰、張琪、陳珍珍、雷所榮、田啟偉、蘇雨婷……在隔離病房,他們和病人用家鄉話嘮著家常,雖然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但親切的聲音讓人很暖。
陪伴就是這樣吧,沒有豪言壯語,就這樣在你身邊,我們共同度過。
再說被隔離的患者。
多數時候,他們都會安靜地看看手機,聊聊天,來回走走,配合治療。他們說,在這不焦慮不可能,但看到你們我們就踏實了。得知我是來自寧夏支援的醫務人員,一位58歲的阿姨豎起了大拇指:“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那么遠來幫助我們,有你們在,我們更安心了。”
一個患者悄悄地在病區窗戶上貼了紙條,寫道:“雖然不知道你們的名字,但是心里一直感激你們的默默付出。你們當中很多護士是才畢業的學生,也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卻選擇在艱難的時刻戰斗在最危險的疫情一線,向你們表達感謝和敬意——一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新冠肺炎患者”
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做,于是,就去做了。
值得一提的是,棗陽人民知道了有寧夏醫療隊前來援助,我們所到之處(可能身穿迷彩服的緣故),總有素不相識的人停下腳步,隔著口罩向我們揮手致意。而回到賓館,已經有志愿者送來了生活物資和水果……
在這關鍵時刻,與友并肩,我們必將不負眾望,與疫情決戰到底!
(責任編輯:DF52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