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抓創新源頭 讓市場“點頭” 南京2020年一號文件圈出這些關鍵詞
更鮮明的產業指向,更完備的機制支撐,更積極的前瞻探索,更精準的政策供給,讓先進技術看得見、摸得著,讓創新產品有市場、用得上。
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南京舉行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并發布2020年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方位部署創新工作。
在2018年和2019年,南京分別以一號文件聚焦創新名城建設,今年的一號文件是前兩個一號文件的“3.0版”,在前期政策繼續執行的基礎上,再拿出18套措施,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
記者梳理2020年南京一號文件,發現其具有更鮮明的產業指向,更完備的機制支撐,更積極的前瞻探索,更精準的政策供給。
“今年的一號文件更加強調治理能力、更加突出問題導向、更加體現戰略導向。”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在解讀時表示,南京在建設創新名城的過程中,必須把企業的主體和產業的主線牢牢把握好,逐步解決產業結構不優、層次不高等痛點,更加強調產業化落地應用,圍繞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配置科教資源、部署創新鏈條,使三個一號文件形成完整政策鏈。
人才與技術共筑創新名城
“人才是第一資源,南京的創新名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在今年的‘一號文’中,我們把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作為重中之重,提出從企業家發展環境、人才安居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南京市人才辦副主任陳政說道。
今年的南京市委1號文件提出要編制主導產業人才地圖,加大海外柔性引才用才力度,鼓勵企業在全球建設“人才飛地”。優化調整高層次人才科技貢獻獎補政策,加大對產業緊缺的外籍高端人才獎補力度。探索以薪資待遇、股權分紅、任職經歷等社會化評價作為人才認定的重要標準。對符合主導產業方向的重點企業,根據經濟貢獻賦予人才舉薦權;重點人才團隊成員可破格享受相關人才服務政策。
同時,南京還將加強人才實物住房的精準供給、有效供給,讓更多人才實現在寧“住有所居”;進一步壓縮人才居留許可、工作許可等事項辦理時限,建立市領導聯系企業常態化制度,努力讓營商環境成為人才發展“看得見的保障”。
“加強技術攻關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長傅浩說,今年的南京市委1號文件著重提出要補齊技術短板,突破技術“瓶頸”或“命門”,實行企業與高校院所核心技術攻關課題制、建立主導產業技術攻關揭榜制、探索項目非常規評審評價制和經費使用包干制。
文件提出,支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課題制形式,組織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開展聯合攻關;建立主導產業技術攻關“揭榜制”,制定發布攻關榜單,鼓勵企事業單位揭榜攻關,按項目總投入的10%—30%、最高2000萬元給予支持。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平臺在寧布局落地的,給予最高50億元支持。
同時,探索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項目非常規評審評價制和經費使用包干制,進一步推動前沿引領技術創新。
完善科創企業森林成長機制
一流創新需要一流生態,一流生態需要一流支撐。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京在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完善科創企業森林成長機制,企業培育要枝繁葉茂,持續種好移栽大樹、育苗造林、老樹發新芽“三棵樹”。
具體包括:實施“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培育計劃,壯大科創板優質上市企業后備隊伍,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增100家左右的瞪羚企業,打造生機勃勃的科創企業森林和高端產業集群。
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趙成軍告訴記者,科創企業森林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就是針對處于產業鏈條中不同階段和環節的“大、中、小,高、中、低”等各類主體制定了更加細致精準的針對性政策,支持企業在產業鏈關鍵環節做精做強,向上升級。同時,強調支持龍頭企業并購重組產業資源,發揮好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重點產業全鏈條協同發展。
科創企業森林的壯大離不開企業背后的服務者——科創載體的高質量發展。今年的南京一號文件也突出了對科創載體的支持。例如對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雙創載體孵化的企業成長為獨角獸、瞪羚企業的,按每家企業最高50萬元獎勵載體平臺,從而持續推動科創載體能力提升,培育更多優質創新型企業,真正成為南京打造科創企業森林的源頭活水。
同時,推動龍頭企業引領帶動。趙成軍介紹說,龍頭企業在產業資源整合、創新創業和新技術、關鍵技術的應用和攻關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的一號文件強調支持龍頭企業并購重組產業資源,鼓勵龍頭企業平臺化發展,利用供應鏈、區塊鏈技術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支持,從而獲得產業鏈“葡萄串”效應,推動重點產業全鏈協同發展。
針對痛點實現更精準的政策供給
在今年的南京市委一號文件里,針對創新的痛點、難點,有不少舉措實現更精準的政策供給。
比如,在校地融合上,南京全面啟動“百校對接計劃”,三年內從各板塊選派100名科技專員,駐點對接全國100所重點高校院所,精準抓實產學研深度合作,鎖定創新源頭。
在創新產品應用上,南京提出“加快先進技術應用場景建設”和“加快創新產品應用示范”,讓新技術和新產品得到市場“點頭”認可。
“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市場應用。企業生產的產品需要依靠應用反饋來改進提升,企業創新的價值也必須通過市場競爭來激勵形成。因此,創新產品好不好,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石斌說。
據石斌介紹,應用場景就是想通過提供一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集成創新平臺,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真實的試驗驗證環境、充分的產品集成應用條件、以及包容的政府推廣使用機會。為此,做了兩方面政策設計。
一方面,讓先進技術看得見、摸得著。今年一號文件從場景應用發布到建設,都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特別是要把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燃料電池等先進技術,用于“智慧南京”“安全南京”“健康南京”“綠色南京”建設,讓南京廣大市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一方面,讓創新產品有市場、用得上。創新產品是企業的成果,市場是成果的出口。今年一號文件從創新產品的評價、市場準入、推廣應用等給出一系列解決方案,目的就是為各類初進市場的創新產品提供包容和充分的市場競爭機會,切實發揮好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責任編輯:DF37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