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違停司機發“奶奶個腿” 辱罵就該拘留?

            2020-01-14 08:14: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網傳安徽亳州一名男子因違法停車被交警貼罰單,事后將罰單拍照發在朋友圈,并配文“奶奶的腿,接個小孩停十分鐘一百”。次日,該男子被當地派出所傳喚并被行拘。1月13日,亳州公安發布情況通報稱,亳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視,已組織督察、法制部門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組成聯合調查組,實事求是地對該事件展開全面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如發現存在執法不當問題,市公安局將堅持有錯必糾、絕不護短的原則,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按說,侮辱、辱罵他人本來就是不文明乃至違法行為,因受到處罰而辱罵執法人員更是錯上加錯,因而,如果行為人確實有辱罵行為,對其施加行政處罰并無不可。但應認識到,行政處罰必須遵循適當、比例原則,不該隨意而為,否則不僅無利于維護執法尊嚴,反而會使法律權威受損。

            梳理報道可知,一些人因交通違章受到處罰后,心生不滿,通過微信群或朋友圈赤裸裸地辱罵執法人員,進而受到處罰。可以說,因這樣的行為受到處罰一點也不冤。要知道,朋友圈或微信群并非他人不可見的“私家花園”,而是微信好友和群友均可圍觀的公共網絡空間。通過該途徑辱罵他人顯然屬于治安管理處罰法所規制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執法機關對其進行處罰合情合理合法。

            根據現代法治原則,執法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時理當遵循比例原則、適當原則。即行政處罰應該公平、公正,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做到過罰相當。對此,行政處罰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均規定,實施處罰必須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原則。通俗而言,對于輕微的違法就該給予輕微的處罰,如果施加較重的處罰,既有違比例原則,也有挾私報復的嫌疑,破壞公眾對法律和規則的預判,損害法律權威。

            具體到此事件中,當事人因違法停車被貼罰單后將罰單發在自己朋友圈并配文“奶奶的腿,接個小孩停十分鐘一百”,這一行為本身并得不出其有辱罵他人的性質。因該行為沒有明確的對象,既有可能是行為人對自己違章停車被處罰的抱怨和調侃,埋怨自己不該違章停車;也有可能是對處罰不滿,認為該處罰過于苛刻;還有可能是對執法人員進行侮辱。

            因而,在沒有其他證據相印證的情況下,顯然不該妄加揣測,將其視為對執法人員的侮辱,否則就有違以事實為依據的基本原則,屬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退一步而言,即便當事人確實有發泄不滿、辱罵他人的嫌疑,是否就一定應該予以行政拘留?

            必須強調,現代法治社會中,執法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必須遵循公正和過罰相當原則。如果隨意而為,對非常輕微的違法行為實施較重的行政處罰,或者對違法事實不明顯的行為升格為違法行為,這既是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侵害,也是對公眾樸素認知的突破,更是對執法機關形象和法律權威的“自毀”和消解。這理當引起執法機關的警覺,應將公正和過罰相當原則作為不可逾越的底線貫穿行政處罰全過程,確保所有行政處罰經得起事實和法律檢驗,經得起公眾檢視。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