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 重慶五大優勢強化支撐

            2020-01-13 17:17:42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 重慶五大優勢強化支撐

              今日,2020重慶兩會專題記者會舉行。圍繞重慶如何“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這一主題,市五屆人大三次會議列席人員、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鄭向東,市人大代表、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市政協委員、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鄭向東:五大優勢強化支撐作用,“五張網”改寫“蜀道難”歷史

              鄭向東介紹,2019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20周年,中央作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部署,標志著西部大開發進入嶄新的歷史階段。重慶從服務全局中謀劃推動自身發展,聚焦“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把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體制優勢轉化為“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發揮支撐作用”的強大動能。主要體現在:國家中心城市支撐作用明顯增強,交通基礎設施支撐作用顯著強化,產業支撐作用持續提升,改革開放支撐作用不斷彰顯,綠色發展支撐作用逐步加強。

              鄭向東說,近年來,重慶不斷深化城市提升,聚焦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預計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規模有望達到2.3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城市品質顯著提升,目前重慶累計建成百億級商圈12個,在西部率先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開通5G基站1萬個,布點覆蓋38個區縣;“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加快建設,干凈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游的城市環境正加快形成。

              “我們正在改寫‘蜀道難’的歷史。”鄭向東說,交通方面,重慶推進國家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以構建綜合交通樞紐為目標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構建“五張網”。

              一是“米”字型高鐵網。渝昆高鐵實現開工,今年還將開工建設成渝中線、渝萬、渝西高鐵,加快建設鄭萬高鐵、渝湘高鐵;二是城市軌道交通網。去年運營總里程達到329公里,處于全國前列;三是國際航空樞紐網。去年巫山機場、永川大安通用機場通航,新開通13條國際(地區)航線,累計達95條;四是“三環十八射”高速公路網,去年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新增139公里、總里程達到3235公里;五是城市路網,去年龍洲灣隧道等項目建成通車,今年還將加快曾家巖等跨江大橋和穿山隧道建設。

              鄭向東介紹,2019年,重慶把產業高質量發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聚力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獲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壯大“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業增加值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1%左右;區域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加快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兩江協同創新區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重慶科學城。

              改革開放跑出了加速度,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全渝通辦”“雙總河長制”等一批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去年為企業減負降費降低成本1000億元左右,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左右;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貫通“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實現“天天班”穩定雙向對開。去年鐵海聯運班列開行923班,增長51%。中歐班列(重慶)累計開行超過4500班,排名全國中歐班列第一。

              “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重大使命,決定了重慶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走在西部甚至全國前列。” 鄭向東說,重慶我們堅持把綠色發展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全面推行河長制,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1%。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先行先試,獲批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國家“無廢城市”試點,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曾菁華:

              抓好優勢產業發展

              潼南用“五朵金花”叫響全國

              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工作中,區縣該如何提升產業支撐服務能力?本次記者會上,潼南區區委書記曾菁華表示,目前潼南正著力打造建設產城景融合發展明珠城區、川渝合作示范區“兩區”,國際檸檬之都、中國西部綠色菜都“兩都”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天然氣綜合利用及精細化工基地“兩基地”,“要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根本還是產業發展。潼南將抓好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

            重慶市人大代表、潼南區委書記曾菁華回答記者提問。鄒樂攝

              曾菁華表示,潼南將在現代農業上下功夫,爭當成渝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排頭兵,“我們有基礎、有底氣,潼南農業發展經過努力,蔬菜、檸檬、油菜、小龍蝦、花椒‘五朵金花’叫響全國。目前潼南不僅是成都和重慶蔬菜保供基地,檸檬的產業也形成了32萬畝的龐大種植規模,種植油菜規模也達30萬畝,產量全市第一。”

              曾菁華介紹,潼南還將加快發展天然氣綜合利用及精細化工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要把潼南、銅梁、涪陵建設成為國家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潼南升級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已經通過了審核和驗收,正在審批過程中,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確定以后,潼南在招商引資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將更具優勢、更有機會。”

              李敬:

              統籌成渝兩地開放通道建設

              建立綠色GDP核算體系

              本次記者會上,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表示,對照“實施大保護、推動大開放、著眼高質量”這三個要求,重慶在發揮支撐作用有三個方面的條件:一是經濟實力,二是開放條件,三是綠色發展優勢。

              2019年,重慶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3%,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重慶在2011年開通了全國第一條中歐班列,2019年,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在西部大開第二個十年中,重慶進出口總值增長5.36倍,高于西部3.36倍和全國4.10倍;近年來,在最近公布的全國生態文明指數評價中,重慶排在全國第三。

              李敬認為,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重慶需要進一步推進經濟發展轉型,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一方面,重慶要抓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進一步推進‘大開放’;另一方面,在實施大保護方面要加大力度,建好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在綠色發展上更有作為。”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方面,要進一步推進“大開放”,統籌成渝兩地開放通道建設;要優化口岸功能,加快建設成渝城市群立體綜合大口岸體系;要加強開放市場合作,兩地抱團出海,聯合開拓“一帶一路”大市場,深化成渝城市群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投資貿易合作。

              同時,在實施“大保護”方面要加大力度,建好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重慶處于長江上游地區,必須要具有‘上游意識’,從國內來看,綠色核算制度還是一片空白,我建議重慶應當成為率先‘吃螃蟹’的人,率先建立綠色核算制度,如生態環境資源價值評估制度,綠色GDP核算體系等。”

            (責任編輯:DF529)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