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鐵路春運明日啟動!來看看今年都有哪些黑科技

            2020-01-09 16:44:24     來源:科技日報

            春節也越來越近了,回家當之無愧成為一個熱詞,全國交通運輸部門也做足了準備,明天將正式開啟2020年春運模式。

            因經濟、便捷、安全,高鐵自然成為大多數乘客的首選。來自國鐵集團的統計顯示,2020年鐵路春運自1月10日開始,2月18日結束,共40天,節前15天,節后25天。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4.4億人次,同比增加3257萬人次,增長8.0%,日均發送旅客1100萬人次。

            與以往相比,今年春運的高鐵之旅,將有哪些新奇的體驗?背后有什么黑科技?

            當然,最令人興奮的當然是高鐵線又增加了,網絡越織越密,目前已達到3.5萬公里。

            年前,國鐵密集發布新消息,京張、黔張常、鄭渝、日蘭、昌贛、成貴等10多條高鐵新線密集開通,“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米字成型,高鐵成環。

            呼和浩特、大同、南陽、周口、恩施、湘西、張家界、銀川、臨沂、贛州、畢節……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西藏和澳門至此全部開通高鐵。

            厲害呀,幾乎全覆蓋,市市通高鐵。

            “去年春運,動車組發送旅客比例接近60%。2020年春運,預計達到63%以上。”國鐵集團客運部主任黃欣說。

            看來,2020年春運,高鐵仍將繼續當主角。

            家門口都通高鐵了,乘高鐵又有哪些新奇的體驗呢?

            “將身份證放在檢票機上,看鏡頭,識別通過,閘機通道開啟,全程用時3秒!”在北京南站乘車的旅客周唯丹說。

            北京南站售票車間副主任董芳介紹,通過手機或網站購電子客票,旅客所乘坐列車的日期、車次、車廂、座位號等都會同步在“我的行程”中顯示查詢,旅客到達車站檢票時只需要刷身份證即可,無需進行任何多余的操作,上車后,根據手機上的購票記錄對號入座即可。

            數據顯示,截止12月31日,全國957個車站開通電子客票業務。“有了電子客票,車票的出行功能和報銷憑證功能徹底分開。”鐵科院首席研究員、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說,以往丟失車票、掛失補票、販賣假票等問題,都隨這些科技手段,煙消云散。

            “在便利旅客的同時,電子客票檢票通行耗時縮短三分之一,為將來優化始發停站時間奠定了基礎。”單杏花說。

            科技縮短了進站時間,進到車里還有滿滿的黑科技,這當數運營在12月30日開通的京張高鐵上的智能動車組——車里的溫度、燈光竟然可以神奇到自動感知。

            該次列車正是根據京張高鐵沿線自然特點和冬奧會保障需求而全新研制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新增智能環境感知調節技術,溫度、燈光自動調節等眾多“黑科技”。

            走進車廂,是未來感十足的藍色燈光、胡桃木色的車廂部件、近2米寬的行李架、專門的滑雪器材柜……9日,搭乘G8811次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時,旅客劉臻注意到,與平時乘坐到的復興號動車組相比,它進行了不少升級。

            “新增智能環境感知調節技術,實現溫度、燈光、車窗顏色等自動調節,打開水的裝備也變成了觸摸屏方式,乘坐起來更加舒適。”劉臻說。

            聽當天值乘的列車長介紹,為滿足奧運期間的需求,餐車車廂增加了更加寬大的桌子,方便奧運會時運動員、媒體開會使用。在商務車車廂,既有傳統充電插口和USB插口,還增加了無線充電板設備。

            “除溫度和燈光自動調節外,在進出隧道時,列車還可結合列車網絡隧道位置信息,在運行中提前開關風門,通過壓力波的自動控制,降低對耳膜的壓力。”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輛副所長、研究員張波表示。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