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李麗云?通訊員?孟宇
1月5日,第三屆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士莪、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家彪、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等領銜論道,匯海洋信息領域專家之智慧,謀新時代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發展之策略。此次會議凸顯了海洋信息技術“風向標”的行業引領作用。
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工程學院院長喬鋼教授主持高峰論壇開幕式,他說,我國的海洋戰略地位同樣空前凸顯,國防和強軍改革深入推進,海洋強國夢、強軍夢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構想日漸明晰。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作為一項戰略新興學科,發展空間和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我國在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領域的理論、高端技術、應用服務等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哈爾濱工程大學韓端鋒副校長在致辭中說,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高峰論壇已連續舉辦三屆,前兩屆論壇的成功舉辦,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肯定,對于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領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今天,蒞臨本次論壇的都是海洋信息領域國內頂級的專家和技術權威,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豐富的應用經驗,希望在此論壇上,各位專家能夠聚焦相關主題充分交流,讓新靈感新技術交互碰撞,激發出思想火花。
楊德森院士為13位特邀報告嘉賓頒發榮譽證書。報告分別圍繞北極項目群、定位算法、深海戰略裝備、水聲通信、海底光纜通信、超聲應用,構筑一個全國性的海洋信息獲取與安全技術創新、成果展示和合作交流平臺,全面展示領域新動態、新成果和新經驗。
哈工程科研院院長、海洋信息獲取與安全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殷敬偉教授主持高峰論壇,中科院聲學所馬曉川副所長介紹了《解卷積與波達方向估計》算法,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張杰研究員作了《美國海洋科技十年愿景(2018-2028)》兼談海環專項北極項目群研究進展的報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鄧成介紹了《深度哈希學習中的對抗樣本》,國防科技大學張京教授作了《海洋命運共同體及海上戰略選擇,深海戰略及裝備發展需求》的報告,中科院聲學所王海斌研究員作了《水聲通信信源編碼方法研究與探討》的報告,北京郵電大學紀越峰教授介紹了《海底光纜內生安全光通信技術》,復旦大學他得安教授作了《超聲評價與調控骨骼系統的研究》的報告,西北工業大學楊坤德教授介紹了《深海聲場特性與聲源定位技術》,電子科技大學程鈺間教授作了《新型相控陣天線技術研究》的報告,中國地震局廈門海洋地震研究所姚道平高工介紹了《廈門海洋地震研究所2020年臺灣海峽探測計劃》,長春理工大學佟首峰教授作了《空間激光通信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的報告,南京大學劉曉峻教授介紹了《聲子晶體的拓撲效應及在高指向性聲波發射與接收中的應用》,中國海洋大學高偉教授介紹了《內波環境下聲源定位方法》,哈爾濱工業大學谷延鋒教授作了《海岸帶植被遙感監測》的報告。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