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讓科學之光照亮夢想之路

            2019-12-31 04:05:42     來源:科技日報

            新年獻詞

            年終歲末,有一種特別的牽掛,縈繞在我們心頭。我們大聲地問候親友,也默默地思念遠人。讓我們牽掛的人,就有千萬個熟悉又陌生的“你”。等不及2020的第一縷陽光打在臉上,我們現在就想和你說一聲:新年快樂!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一年不過是短短的一個瞬間;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一年卻是滿懷驕傲的高光時刻。

            2019,是科技騰飛、夢想開花的一年。長征五號涅重生,“嫦娥四號”落月成功,高鐵見證“中國速度”,5G開啟商用元年……無一不是科技改變生活、引領發展的見證。

            2019,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的一年。閱兵式上逐個亮相的大國重器、慶祝游行上隨處可見的歡快笑容、聯歡晚會上漸次升空的璀璨煙花,無一不是祖國強盛、人民幸福的注腳。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以共和國的名義致敬功勛、禮贊英雄,在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功臣中,5位科學家“撐起了半壁江山”。這不僅讓科學家的功勛廣為人知,更讓科學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我們歡欣這一年的榮耀,也回味百年來的甘苦。

            2019年恰逢五四運動爆發100周年,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對科學的呼喚已經回蕩了整整一個世紀。我們的先輩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他們的夢想就是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安康。而這些都深深依賴于中國人自己的科技進步,更需要植根于科學精神的土壤。

            所夢所想,百年一脈。

            一百年來,雖然歷經曲折,但中國社會從傳統到現代、從封閉到開放、從蒙昧到科學,歷史之河浩浩湯湯,中華民族對科學的追求永不停歇。

            特別是70年來,中國從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其中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科學前沿的堅毅探索,在重大科技領域的默默耕耘。

            他們是中國最真實、最動人的圖景,也是中國最深厚、最偉大的力量。共和國70年的科技成就、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中國的今天與明天……就是這樣默默奮斗出來的。回望波瀾壯闊的70年,他們秉承著求真務實、不懈探索、勇于創新、兼容并蓄的科學精神,用自己的智慧、汗水、青春甚至生命,來探索真理、尋求突破,改變了中國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也讓每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科學精神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的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共識。隨著共和國勛章的頒發,科學家成為了矚目焦點。這是對新中國70年奮斗史的深情回望,也是為了續寫更加絢爛的光榮與夢想。

            百年激蕩,70年變革。對于時代進步,我們欣然落筆、化為墨痕;對于科學精神,我們努力弘揚、化為力量。雖然國際形勢紛繁復雜,雖然前行道路曲折多艱,但只要是朝著陽光方向的生長,未來便充滿希望。

            按照中國科技發展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我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我國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時,我國將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站在新時代的潮頭,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高高舉起科學的大旗。無論是靜水流深,抑或是暗流洶涌,我們都將勇立潮頭、奮楫爭先,在科學精神的引領下,在科技創新的支撐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0,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國家與民族正在出發,每個人也會心生期許和夢想。

            親愛的讀者,我們恭賀你的新年,祝福你的夢想。

            新年的陽光將照亮每一個和你一樣善良、正直、默默奮斗的人的夢想,也將照亮這個正在開拓創新、謀求發展的民族的夢想。祝福你的夢想,在這溫暖的大地上棲息生長;祝福這個民族的夢想,在時代的洪流中乘風破浪!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