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葉相成
“神定河、泗河這兩條‘黑龍’被降伏了!”“明天水質會更好!”……2019年歲末,十堰市“兩河攻堅”微信交流群熱鬧非凡,大家紛紛對十堰市最后兩條劣V類河流——神定河、泗河“消劣”激動不已。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十堰市承擔著保障“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歷史重任。2012年以前,在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十堰控制單元12條入庫河流中,流經十堰的神定河、泗河、犟河、劍河、官山河(簡稱“五河”)長期處于劣V類。
丹江囗水庫獲評首批“中國好水” 葉相成 攝
2012年以來,十堰累計投入約30億元,大力實施截污、清污、減污、控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逐步使“五河”全部“消劣”,其中犟河、劍河、官山河3條河流于2015年前后達Ⅱ-Ⅲ類水質。2018年以來,十堰大力實施“兩河攻堅”行動,神定河、泗河也于2019年消除劣V類,分別達Ⅴ與Ⅳ類類水質標準。
“一河一策”編制方案
“方案搞不好,就不要回來。”十堰市五河治理技術負責人、市環科所所長暢軍慶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領導給他下的一道死命令。
為治理五河,2013年,十堰市進一步制定完善五河治理方案,尋求五河治理路徑,暢軍慶成為編制新一輪《五河治理方案》的組長。
實際上,這已經是十堰市五河治理第五輪的方案編制,此前因為對五河治理的艱難程度、技術的復雜性等問題認識不足,十堰市編制出來的方案并沒有得到相關部委的肯定。
因先建廠后建市、先生產后生活、先建設后規劃等歷史問題,十堰五河污染嚴重,一度成為劣Ⅴ類黑臭河流。
水質差到什么地步?十堰市環境監測站黨委書記劉剛說:“做水質監測,要隨身帶一壺清水,監測完手上都是黑的,得趕緊洗手,腿上沒洗一會兒就發紅。”
技術人員深入丹江口庫區采樣 葉相成 攝
對于編制方案治理五河流域污染,當時很多人并不看好,甚至認為不可能。曾有人坦言,將城市納污河治理到Ⅲ-Ⅳ類水質標準,很多專家都認為全球沒有哪個地方能做到,都沒有信心。
“1.5∶1的污徑比,污水是徑流量的1.5倍,治理難度太大,睡不著。”暢軍慶直言。為此,他過了4個多月的早七晚九生活,吃了4個多月的方便面和鍋巴飯。
這中間,十堰市前后發動包括社區干部在內的4萬人,對污染源進行普查,拿到3.7萬多個數據,對其中4000多個有用數據進行了反復演算。先后聘請了10多位水污染防治專家作為顧問,幫助研究制訂治理方案。
2013年底,《五河治理方案》終于順利通過七部委專家組評審,共安排5大類47個項目。
方案有了,結合多方意見,十堰市總結出 “九先九后”治理原則,即根據5條河流污染源的種類、污染的原因、污染負荷率等,按照先治本后治標、先治污后治河、先地下后地上、先功能后景觀、先建設地下管涵后建護坡搞綠化、先整治主河道后整治支流、先建主管網后建支線管網、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邊區域、先建好示范段后全面鋪開的原則進行治理。
“一河一長”牽頭治理
“十堰實行‘河長制’由來已久!”十堰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說,為啃下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這塊“硬骨頭”,早在2012年,十堰市不等不靠,就開始探索由市政府領導擔任“河長”,對5條河流域沿線80多條支溝、近千個排污口等進行大規模牽頭整治。
2017年,十堰又打造“河長制”升級版,全面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明確各級河長2811名。
在一次河長制工作會上,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強調:河長制是“責任制”而不是“冠名制”,各級河長要切實履行好包干河流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要做到守河有責、守河擔責、守河盡責。
言必信行必果。近年來,張維國以及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新武等市級河長帶頭,多次深入實地巡河,促使各級河長巡河蔚然成風。僅2018年與2019年,十堰市、縣、鄉三級河長累計巡河10000多人次,村級河長巡河已實現常態化。
技術人員正在察看入庫河流水質 葉相成 攝
事非經過不知難!暢軍慶說,在治理五河過程中,十堰各級河長冒著挨處分的巨大風險,敢于第一個吃螃蟹,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PPP模式,并創新先建設后付費的自帶干糧“打擂臺”方式,引入碧水源、深港環保、北京排水集團等多家第三方治水權威公司,采用膜工藝、人工快滲工程、紅菌技術等先進污水處理工藝27種,使十堰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污水處理技術博物館。
多年來,十堰通過大力實施截污、控污、清污、減污、治污、管污六大工程治理“五河”,累計清除污泥和垃圾561萬噸,整治排污口590個,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態跌水壩16座,建設生態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網1400多公里。
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十堰還清理網箱18.2萬只,關閉規模化養殖場134家,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560家,對全市1578個村莊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經大刀闊斧治理,十堰“五河”水質明顯改善,其中官山河、犟河、劍河已持續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Ⅱ-Ⅲ類,列入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劣V類水體名單的神定河、泗河,也于今年相繼消除劣V類。其中泗河6月以來水質穩定保持在Ⅲ-Ⅳ類,神定河9月6日出現拐點,目前已基本消除劣Ⅴ類。
“一河一調”穩定達標
“這是人工快滲池,它的作用是對已經處理過一次的生活污水進行再處理!”記者走進十堰市犟河水質凈化廠,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局長左輝介紹說,目前該廠每天處理西部污水處理廠尾水近4萬噸,達地表Ⅲ類水標準后排出。
按當前國家規定,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標準后可直接排放水體。為提升入庫河流水質,十堰市又在西部污水處理廠下游增設兩個“守門員”工程,即犟河人工濕地和犟河水質凈化廠,出水水質均達地表Ⅲ類水。
記者了解到,西部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尾水4萬噸左右,而犟河人工濕地設計處理尾水能力為3000噸/天,犟河水質凈化廠設計處理尾水能力為4萬噸/天。這兩個“守門員”工程是如何調度的?
左輝說,由于犟河人工濕地幾乎不用處理費且性能穩定,所以犟河人工濕地每天分配尾水3000噸,其他尾水全部分配至犟河水質凈化廠,這樣既可降低污水處理費,又能使出水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
黃龍人工濕地 葉相成 攝
泗河下游也有兩套污水處理系統,調度同樣比較簡單。其中泗河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5萬噸/天,經處理達一級B標準后再流入6萬噸人工快滲工程深度處理,出水水質達地表Ⅲ類;泗河污水處理廠擴能項目處理能力為5萬噸/天,出水水質可直接達地表水Ⅳ類排放水體。
目前泗河下游每天約有污水10萬噸左右,兩套污水處理系統分配污水幾乎“平分秋色”,這樣既可保證它們均能很好地長時間運行,又能使出水水質達到Ⅲ-Ⅳ類的高標準。
而神下河下游污水處理調度要復雜得多。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下游的污水處理項目多達4個,分別為神定河污水處理廠一廠、神定河污水處理二廠、神定河水質凈化工程A區,神定河水質凈化工程B區,累計處理能力達30多萬噸/天。為防治污水處理“吃不飽吃不了”難題,十堰還在神定河下游建設2.5萬噸/日調蓄池一座,以便儲蓄調節處理高峰期污水。
馬家河示范段美景如畫 葉相成 攝
目前神定河已基本消除劣V類。暢軍慶說,下一步在做好百二河分流、張灣河深度分流、火爐溝雨水系統構建基礎上,十堰市生態環保、住建、水利等部門聯手行動,解決好流域環境設施統一運營管理、污水調度等工作,逐步使神定河水質穩定達到Ⅲ-Ⅳ類標準。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