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貴州遵義:為脫貧攻堅增添科協動力

            2019-12-30 14:19: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何星輝

            科技日報記者?何星輝

            面對脫貧攻堅這個重大的政治任務,遵義市科協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通過駐村幫扶、科技培訓和科普陣地建設等方式,引導科技人員和科技資源向貧困村聚集,為脫貧攻堅增添了磅礴的科協動力。日前,來自遵義市科協的消息顯示,截止目前為止,遵義市科協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服務的科技工作者達5萬人次,開展農機培訓3214場,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235項,建成科普陣地135個。

            如今,放眼黔北大地,科技助推脫貧奔小康的例子不勝枚舉。

            在定點幫扶的正安縣小雅鎮東山村,遵義市科協派科技人員駐村幫扶,以白茶為長線產業,帶動禽蛋養殖、中藥材種植。至今累計投入幫扶項目資金上百萬元,僅2019年就投入35.8萬元,發展起4000畝白茶。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情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農民僅靠賣茶菁,戶均就增收近萬元。

            ?

            遵義市科協慰問貧困戶。

            在湄潭縣茅壩村,遵義市科協駐村干部利用“茅壩貢米”的獨特優勢,幫助成立茅壩米種植協會,指導當地農民掌握“稻鴨共生”“稻魚共生”“稻蟹共生”的生態種植模式。現在,茅壩村已從每畝產值2000元,一躍到僅稻米一季訂單就達2萬元,產值增加了10倍以上。茅壩村還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

            科普陣地也成扶貧陣地。

            遵義市科協與余慶縣松煙鎮攜手,在原省級一類貧困村二龍村打造了脫貧攻堅綠茶科普示范基地,從土質結構的調查到茶葉品種的選育,從整地種茶到茶園管理乃至采茶制茶,都有科技加持,如今,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山坡,已經變成了萬畝生態茶園。全村26個村民組2730多人,早在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3580元,已從極貧走向了富裕。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