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激蕩我們的探索之心(新語)

            2019-12-30 09:24: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我們的創新事業就會更加天高任飛,如同航天探索事業,不斷向著更遠更深的星空邁進

                ?

              12月27日晚,昵稱“胖五”的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將所搭載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時隔兩年多,“胖五”歸來,這是中國航天人酣暢淋漓的勝利,也是受挫再戰的奮起。它將為我國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和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等重大任務打下堅實基礎,讓步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中國航天能夠繼續蹄疾步穩、奮勇向前。

              “胖五”飛向大氣層的身影,投射出中國航天人追夢奔跑的姿態,也激蕩起普通人心頭的夢想漣漪。在距離發射塔架幾公里的海灘上,上萬名從全國各地趕來目睹火箭發射的人們笑著、跳著、歡呼著;在互聯網上,“胖五”是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話題和最令人自豪的中國創新。火箭起飛那刻,許多孩子的科學夢想從此起航,無數人奮發向上的熱情油然而生。

              激發夢想、鼓勵探索,每一次重大航天任務,對公眾來說都是一場賞心悅目、收獲豐碩的科技盛宴。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玉兔二號”成為人類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空白;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2019年,中國航天成就舉世矚目,也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助力良多。人們不僅熟悉“胖五”“嫦娥”“玉兔”這些名字,對它們背后的故事也不陌生。公眾對航天事業發展給予有力支持,正是因為他們深刻理解航天事業的重要價值。創新的后勁離不開一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而支撐這支大軍的力量,必然包括國民科學素質的普遍提高。

              而隨著我國國民科學素質水平進入快速提升階段,公眾對科普活動和相關文藝作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公眾親近科學的形式也逐漸多元化。例如青少年與航天員面對面,呈現更熱烈的“追星”場面;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助力中國科幻電影躍上新臺階;江蘇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幻科普綜藝節目《從地球出發》,將科幻落腳到科學,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注入科學知識……未來,正如節目主創的初衷,我們仍需推出更多包含有硬科技支撐、有科學含量的活動或節目,來提升科學素養、普及科學精神,這對公眾尤其是對提高廣大青少年的科學探索興趣和創新意識具有積極作用。這是《從地球出發》的目標,也是科普教育的意義所在。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兩翼齊飛,我們的創新事業就會更加天高任飛,如同航天探索事業,不斷向著更遠更深的星空邁進。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30日 14 版)

            (責編:岳弘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