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四川科技廳發布新政 3年期以下項目不開展過程檢查

            2019-12-30 04:00:48     來源:科技日報

            四川大學科研工作者開展研究工作受訪者供圖

            熱點追蹤

            四川省科技廳日前下發《四川省深化科研項目評審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通過細化分類評審、優化項目評審流程,首次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審和績效評估體系,完善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并突出項目評審和評估的科學性。首次提出“周期3年以下科研項目不開展過程檢查”“20萬元及以下的科研項目采取審核驗收方式”等政策,旨在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并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優化分類,讓評審更科學

            “在科研人員眼里,科研評價對科技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類型的項目評價標準和側重點有所不同,進一步優化分類評審標準,有利于提高評審的科學性。”四川省科技廳相關工作人員說,優化科研項目分類評審,建立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是《方案》中科研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

            《方案》將科研項目分為基礎研究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項目、成果轉化項目、創新基地和人才計劃項目,并根據不同類型項目的特點,將其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細化,告別了過去的“一刀切”。

            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將重點評價新發現新原理新方法新規律的重大原創性和科學價值,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需求中關鍵科學問題的效能,支撐技術和產品開發的效果等;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重點評價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出、推廣應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計劃項目重點評價科研成果創新性、先進性、產業化前景、經濟效益或產品的創新性、先進性、市場前景、自主知識產權等,突出成果轉化應用情況及其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支撐引領行業產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方案》提出,對同一輪次同一類型的項目實行同一種評審方法,對不同類別的科技計劃應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分類評審。在項目申報和評審中,將綜合考慮負責人和團隊實際能力以及項目要求,不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榮譽性頭銜、承擔項目、獲獎等作為限制性條件,并提出將探索建立對重大原創性、顛覆性、交叉學科、自由探索創新項目等的非常規評審機制。

            精簡過程,讓科研更輕松

            項目驗收,過去對科研人員無異于一場“大考”。四川某高校科研人員告訴記者,過去科研項目驗收提供材料較多、驗收流程較復雜,讓不少人勞神費力,“特別是不少科研人員一般只懂技術、不懂財務,專業性較強的財務驗收資料往往讓我們一籌莫展,在科研之外多了一份‘牽掛’。”

            “因此,優化項目驗收工作流程,革除辦事過程中的繁文縟節,使科研工作者能夠沉心科研顯得愈發重要。”四川省科技廳相關工作人員說,《方案》還建立完善了以信任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未來,項目驗收既可采取網絡驗收、會議驗收、現場驗收、審核驗收等形式,同時也積極推行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驗收,進一步減少科研人員負擔。

            《方案》還提出財政支持經費20萬元及以下的項目采取審核驗收方式,依照項目任務合同書的考核指標對驗收報告進行審核確認,后補助項目采取事后獎補方式,不進行評審驗收,但要加強立項審查。同時,將科研項目財務驗收和技術驗收合并進行,依據項目任務合同書在項目實施期末進行一次性綜合績效評價;提出充分利用好單位內外部審計結果,具有資質的第三方中介機構出具的項目結題財務審計報告可作為項目驗收的直接依據。

            按照《方案》,未來自由探索類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和實施周期3年以下、財政支持資金100萬元以下的項目以承擔單位,將自我管理為主,一般不開展過程檢查。“這是為進一步簡化科研項目過程管理中的環節,在過程中只針對關鍵節點實行‘里程碑’式管理,減少科研項目實施周期內的各類評估、檢查、抽查、審計等活動。”該工作人員表示,這賦予了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使他們能夠將更多精力用在科學研究中。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