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用星震學方法看懂巨大變星之“心”

            2019-12-29 19:10:0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趙漢斌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 通訊員?陳艷

            混合型變星CoRoT 100866999是一顆大小約1.8個太陽質量的主序恒星,內部存在一個對流的中心核。近期,我國天文研究人員利用星震學方法,精確測得了這顆混合型變星主序演化階段的中心對流核尺度。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上。?

            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志》封面。(來源:(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官網)

            在研究恒星演化重要工具的赫羅圖上,混合型變星位于盾牌座delta型變星和劍魚座gamma型變星不穩定帶的重疊區域,兼有p模式和g模式兩種脈動特征。不同類型的振動波來自于恒星內部不同的深度,反映恒星內部不同位置處的結構信息。通過分析兩種振動模式,可以獲得恒星由包層到中心核的結構特征。?

            目前,恒星內部對流過程的處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對流問題處理方法的不完善會導致恒星的演化與結構出現很大的差異,研究該類變星可以幫助完善恒星對流模型。同時,主序演化是恒星演化進程中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占據了恒星全部壽命的近90%,研究該階段恒星內部結構特點有助于加深對主序后恒星內部結構和演化的認識。?

            云南天文臺恒星物理組陳興浩博士、李焱研究員與國家天文臺張孝斌研究員合作,通過分析變星CoRoT 100866999的脈動頻率,發現脈動頻譜可以基于旋轉分裂得到很好的解釋;此外,星震學方法給出的恒星參數與雙星解軌得到的結果很一致。他們還發現高頻端的非徑向振動模式有明顯的混合模式特征,這些模式在中心核對流邊界附近和恒星表面都有很強的能量分布,這為中心對流核的特征提供了強有力的限制和約束。研究人員由此確定盾牌座CoRoT 100866999的中心對流核大小為整個恒星半徑的9.3%。?

            此前,云南天文臺恒星物理組曾于今年2月在主序前演化階段盾牌座delta型脈動變星星震學領域獲得重要進展,并首次用星震學方法精確地給出了該類變星的演化狀態。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