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2000多秒后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飛行試驗主要考核長征五號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對后續航天任務的相關關鍵技術進行驗證。
作為我國首型5米芯級直徑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因為體型寬大,被親切的稱呼為“胖五”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直接服務于我國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等重大專項任務,也可用于不同地球軌道大型載荷及其它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介紹,長征五號火箭在大幅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能力的同時,也為構筑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型譜以及發展重型運載火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自2006年正式立項研制以來,經過10余年的工程研制,長征五號火箭先后于 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實施了兩次發射,其中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遙二火箭因發動機局部結構問題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經過兩年多的歸零和驗證工作,研制團隊攻克了發動機技術難關,解決了問題,消除了隱患,認識水平和技術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長征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玨介紹,經過100余天的故障排查與定位以及180余天的試驗驗證,長征五號遙二火箭失利的原因終于確認,是由于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復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王小軍介紹,“此次遙三發射任務的成功,也標志著長征五號火箭將加速進入工程應用階段。在2020年,我們計劃完成長征五號B的首次發射任務,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施月球采樣返回,以及發射火星探測器等。目前,執行后續各項任務的長五火箭進展順利,正在按計劃開展各項生產、裝配和測試工作”。(宋雅娟 肖春芳)
來自“胖五”的真情告白
大家好:
我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大家也叫我“胖五”,是一枚胖胖的火箭。2019年12月27日,我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太空。
我向來低調,突然就成“網紅”了,受到大家的關注,內心還挺激動呢!航天人常說,運載火箭技術水平代表著一個國家進入空間的能力。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我作為中國的“大火箭”,搭建中國航天的大舞臺,助推實現“航天夢”就是我的“大夢想”。
說了這么多,忘記自我介紹了,下面要隆重介紹一下我自己!先介紹一下我的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別 稱:大火箭、胖五、五哥、冰箭
家 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身 高:約57米
腰 圍:2.25米助推器、3.35米助推器、5米芯級
體 重:起飛重量約870噸
運載能力:近地軌道約25噸、地球同步軌道約14噸
我其實也是一個火箭系列,目前有CZ-5、CZ-5B兩個構型, 后續根據任務不同,還可以自由組合成多種構型。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喔!
說說我的性格吧!
我的性格
性格一:我是暖暖的“冰箭”
在我800多噸的身體里,流淌著零下253攝氏度左右的液氫和零下183攝氏度的液氧。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現在已知的溫度極限(絕對零度)是零下273.15攝氏度,自然界的溫度只能無限逼近溫度極限,我身體里的液氫已經接近低溫的極限, 所以大家都形容我為“冰箭”。
其實,我也是一個“暖男”。我身體里的液氫、液氧和煤油都是無毒、無污染的。點火之后,它們通過我的“心房”(氫氧發動機和液氧煤油發動機),經過燃燒瞬間到達2000攝氏度以上,最后產生的都是“暖暖的”水蒸氣,絕對綠色、環保、無污染。
暖暖的我還是一名環保衛士呢!
性格二:我是敏捷的大力士
我也是一名大力士,我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25噸,使我國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可以一次將16輛小汽車的重量送入太空。
也就是說,800多噸的我,扛著16輛小汽車,只用10多分鐘就能攀登220多座珠穆朗瑪峰呢!
性格三:我是有擔當的美男子
大家都說我是一個骨骼清奇、肌肉滿滿、胖胖乎乎的美男子。
其實,我不但有顏值,還有擔當呢!我國的月球探測、火星探測、載人空間站等工程,都需要強大的運載能力作支撐,我自然當仁不讓。
要知道,能成為有溫度、有力量、有顏值、有擔當的“男神”,我可是有技術加成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特長。
我的特長
特長一:我的“心臟”——3種12臺大推力發動機
我的“心臟”——大推力氫氧發動機和液氧煤油發動機都是全新研制的。氫氧發動機燃燒液氫和液氧,是火箭發動機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液氧煤油發動機單臺推力120噸,是目前中國火箭發動機中推力最大的。
點火瞬間,10臺發動機一起工作,瞬間推力超過1000噸。單臺發動機產生的壓強足以將黃浦江的水打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
特長二:我的“身軀”——組合化、模塊化
我的身軀可以由三個模塊組合而成,2.25米助推器模塊、3.35米助推器模塊以及5米芯級模塊。不同的模塊個性化組合就能組成不同構型,滿足不同的發射需求。
我這種“組合化”、“模塊化”的方式,質量高、效率高、效益高呢!
特長三:我的“骨骼”——5米大尺寸結構
我的芯級直徑達5米、燃料箱內壁最薄只有幾毫米。如果等比縮放成一個雞蛋,這個雞蛋殼厚度僅有正常雞蛋殼厚度的十萬分之四。如果把我比作一個成年人,把我的燃料箱比作成年人的外衣,那么我的外衣真的是“薄如蟬翼”啊。打造這樣的“身骨”可不容易,需要從研制設計、機械加工、地面試驗、基建設施等各方面進行能力提升!
為了我的動態測試,大家建設了亞洲最大的模擬實驗室。
為了運輸胖胖的我,大家通過海運的方式,在文昌發射場實施發射……
特長四:我的“自拍”——三維數字化設計
在我身上,有十幾萬個零部件,設計量是之前長征火箭兄弟的好幾倍。設計師們為我量身定制了全新“三維數字化”的設計方法,設計量再多也不怕。
別人的自拍是平面照,我的自拍是3D照。
我的研制歷程,也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牽引出了長征六號、長征七號等家族兄弟。
最后,給大家呈上一份我的履歷。
我的履歷
我是一型普通的火箭,但是卻寄托了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和夙愿。
1986年,我的設計論證工作開始,中國的大火箭之夢生根發芽。
此后,專家們開展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中國的大火箭之夢日益清晰。
2006年10月,我正式立項,中國人追逐大火箭夢想的腳步日益加快。
2016年11月3日,我第一次奔向太空,經歷了發射前“驚心動魄”的三小時。
2017年7月2日,我第二次奔向太空,未能將衛星兄弟送入預定軌道。我非常自責,但是卻沒有絲毫氣餒和退縮。
此后的908天里,我一直負重前行、不斷完善自己,努力讓自己不斷強壯。此次任務,我以2000多秒的完美表現,終于不負眾望,順利地將衛星兄弟送到了站。
我的座右銘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我的夢想
這次成功只是起點,我還要為中國航天搭建更大舞臺,托舉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空間站建設等一系列的航天大夢想!
[ 責編:趙清建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