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記者韓秉志)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7日發布老齡藍皮書《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首次對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進行了分省評價。從調查結果看,老年人生活質量指數綜合排名前10的省(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福建省、浙江省、江蘇省、遼寧省、山東省、重慶市、廣東省。
此次報告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數據和2017年老年人生活質量專項調查資料,從客觀生活質量和主觀生活質量兩個層面,對當前中國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報告指出,我國城鎮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于農村,年齡、性別和教育素質對老年人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從人口特征看,高齡、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需要高度關注。在婚姻家庭方面,夫妻關系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子女孝養水平決定老年人生活質量高低。在居住安排方面,與老年人的意愿和需要相符的居住安排對其生活質量有正面效用,反之則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負面效用。
報告指出,在健康狀況方面,慢性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人的孤獨感隨年齡而增長,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預期與其健康滿意度緊密相關。在醫療服務方面,絕大部分老年人能獲得較便利的醫療服務,但“看病貴”仍然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在經濟保障方面,老年人普遍對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感到滿意,但對城鄉差距及階層差距大感到不滿意。
此外,在居住環境方面,老年人對住房條件不斷改善感到滿意,但住宅適老化水平普遍較低降低了居住滿意度。在社會參與和文化生活方面,大部分老年人關心社區事務,老年人普遍參加各類休閑娛樂活動,但大部分老年人缺少繼續學習的機會。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深遠表示,報告第一次提出了以老齡國情調查為支撐的全面評價老年人生活質量指標體系的中國版本(1.0版),并利用2015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對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進行了分省評價。
“評價顯示,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的條件下,客觀生活水平仍然是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最主要因素。整體看,東部地區老年人生活質量整體優于其他區域,但各省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板。”王深遠說。
針對我國老年群體生活存在社會保障水平較低、精神文化生活單調、城鄉差距較大、階層差異顯著、區域差異明顯等問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認為,必須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要求,立足當前老年人生活的實際,放眼今后各代老年人的生活預期,明確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全生命周期觀念、年齡平等觀念、性別平等觀念、主體性觀念,以及價值引領觀念。
“要努力打造以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和長期照護保障三大制度安排為核心的覆蓋全生命的制度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建立健全家庭養老為基礎、居家服務為主干、機構服務為支撐、鄰里互助和志愿服務為補充的老齡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文化事業和產業,切實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在著力盡快補齊短板的同時,著力動員全社會共同行動,從現在做起,確保全體人民都有一個幸福美滿和高質量高品質的老年期生活。”黨俊武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