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長五遙三成功發射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即將到來

            2019-12-27 22:19:4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付毅飛

            賈智云 姜哲 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

            2019年12月27日,長征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此次發射成功,無疑為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打下了堅實基礎。

            2020年中國航天有哪些看點,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承擔哪些任務,往下戳↓

            ? ??

            看點1: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號任務

            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

            2007年,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嫦娥一號”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環繞探測。

            2010年,長征三號丙火箭發射“嫦娥二號”獲得世界首幅分辨率為7米的全月圖。

            2013年,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軟著陸,我國航天器首次降落在地球以外的天體上。

            2018年,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嫦娥四號”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

            2020年,我國將用長征五號擇機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面無人采樣返回,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總體規劃目標。據長征五號總指揮王玨介紹,嫦娥五號任務需要將8噸多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而完成這一任務,具有大運載能力的長征五號火箭最為適合。

            看點2: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目前,我國正在開展首次火星探測工程的研制工作。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用長征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并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

            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之一,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沖日”,這時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會達到極近值,這段時間可以使用較小的代價將探測器送往火星,因此人類的火星探測活動通常也會每隔26個月出現一次高潮。在2020年就有一次“火星沖日”的機會。

            探測器發射后,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時間的飛行抵達火星。

            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說,該火箭的成功研制,將大幅度提高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助力我國深空探測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實現在深空探測領域的跨越。

            看點3:助力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確立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試驗;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從2003年到2016年,我國將11位航天員14人次送至太空,將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送上天,意味著“三步走”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任務已圓滿完成。中國航天即將進入空間站時代。

            據載人航天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左右建成,可支持3名航天員長期駐留,在軌運行10年,將向國際社會開放合作,提供全球共享的空間應用平臺。

            作為執行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的主力火箭——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預計將在2020年迎來首秀,這也將加速我國載人空間站建設的步伐。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研制歷程,也為新一代運載火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20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五號B、長征七號甲、長征八號等多型新一代運載火箭將相繼迎來首飛。

            ?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