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新時期中小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戰略思考

            2019-12-27 15:40: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中小商業銀行是推動同業業務創新與發展的重要生力軍,同時也是違規問題和風險隱患易發多發的領域之一,自然也就是風險監管的重點領域之一。已有不少分析人士預計,此前資產規模快速膨脹的中小銀行將面臨較大的結構調整壓力。總體上看,這既是同業業務發展最壞的時代,也是同業業務發展最好的時代,更是同業業務轉型升級的難得窗口期,中小商業銀行中誰能夠實現同業業務規范發展的率先突圍,將在新一輪競爭中搶占到重要的戰略制高點。

              一、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基本條件

              同業業務是金融機構之間進行的業務交易與合作,其發生與發展要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條件。一是金融需求多元化。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居民企業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對金融服務多元化提出越來越強烈的需求,這是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經濟條件。二是銀行經營差異化。金融機構之間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競爭達到相當水平,各金融機構之間通過市場細分,對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形成格局特色的金融服務市場、金融產品體系,以及金融資源在期限、幣種、利率、額度等方面各具特色的配置模式。越是金融機構之間差異化程度大,專業化分工程度高,金融機構之間相互合作、互通有無的利潤空間才越大,開展金融同業業務的動力才越強。這是銀行同業業務發展的金融條件。三是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程度越高,特色化、差異化金融服務的定價差異化才越有實現可能。正是這種價格差異,才為金融同業業務合作提供潛在利潤空間,否則價格水平一樣,合作的利潤空間為零,那正常的市場化金融同業業務將難以開展,這是銀行同業業務開展的市場源動力所在。金融機構必須將追求利潤作為重要經營目的,才可能最大程度的利用這種價格差異實現利潤增長。也就是說,金融機構真正“商業化”是內生動力。當然,如果融資成本沒有優勢,則同業規模越大虧損越多。四是金融監管模式調整所釋放的同業業務合作空間。金融監管政策將對金融同業業務合作形成非常剛性的約束,要打破這一剛性約束,不僅要承擔監管合規成本,還要承擔額外的政策風險。因此,未來監管對同業業務的政策取向和約束程度,將決定著同業業務的發展邊界。

              二、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同業業務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我國金融同業業務在近年里得到了飛速發展,據初步統計,目前銀行業開展的金融同業業務就已經超過70萬億元。這種“井噴”式發展雖然有“蘿卜快了不洗泥”等不合理因素,但從根本上看,主要還是因為我國金融系統逐步具備了發展同業業務的基本條件。從經濟條件方面看,我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2014年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高凈值客戶數量就已經超過100萬人,2016年人均GDP8800多美元,位居世界第69位,財富的迅速積累無疑為金融需求多元化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金融條件方面看,自上世紀90年代《商業銀行法》頒布,特別是本世紀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快速推進,金融機構之間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不僅被監管部門廣為推崇,也成為了很多金融機構的不二戰略。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托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等,已經在各自領域得到良好發展,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已經成為主流模式。從動力源(600405,股吧)泉看,自1993年確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以來,經過10多年的持續推進,到2004年已經完全放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場化通過多種方式逐步推進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已經基本形成。同時,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等機構已經將利潤最大化作為重要經營目標之一,也為開展同業業務提供了內生動力。從監管約束方面看,對于綜合化經營多年以來一直得到監管的認可和推動;對于跨業、跨市場和跨境性質的金融同業業務,主要堅持防范風險為重點疏堵結合策略,事實上為金融同業業務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也正是在監管部門的鼓勵和支持下,商業銀行、證券機構和保險公司近年來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合作,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互為客戶、相互之間提供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的現象已經相當普遍。

              從國際上看,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其同業業務利潤已經占到金融機構整體利潤的30%-50%,是整個金融市場進行金融資源二次優化配置非常重要的方式,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不可或缺的金融業務。對比國際經驗,目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發展有了較大規模,但是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較低,同業業務盈利占總盈利的比重只有極少數達到1/3,很多機構連1/10都不到,對利潤的貢獻總體上仍然較小,而且金融機構之間同業業務同質化問題也比較突出,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距離真正全面發揮同業業務的核心功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尤其是不少中小商業銀行這些年在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競爭方面已經走在了行業的前沿,在市場化、商業化改革方面已經比較深入,再加中小商業銀行因為多年來在夾縫中生存形成的特定市場基礎,使得中小商業銀行發展同業業務更具有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也更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潤空間收窄壓力,金融對內開放帶來的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行業的同業競爭壓力,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市場分流壓力,也倒逼著中小商業銀行努力發揮“船小好掉頭”的機制靈活優勢,在同業業務的規范發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從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和利潤生成點,在日益緊迫的轉型發展壓力下盡早實現“鳳凰涅磐”和二次騰飛。

              三、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努力方向

              近年來受到一些非市場利益機制的驅動,金融同業業務出現了較為異化問題,部分金融同業業務的設計以規避調控、逃避監管、掩蓋不良為目的,操作方面存在陰陽合同、抽屜協議、蘿卜印章等問題,本來低風險的業務反而成了重要的風險源頭,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機制反而成了資源錯配的通道,提高金融市場運行效率的體系反而成了拉長鏈條、抬高成本的扭曲模式。這正是當前同業業務受到多方詬病的根源所在,也是當前監管整治的重點所在。近期,一行三會對金融同業業務治理整頓集中發力,就是對這些問題的集中反應。

              同時,隨著市場各方對同業業務功能作用認識的深化,對同業業務發展規律的逐步掌握,以及金融監管對同業業務的規范引導力度加大,過去那種一夜爆發的“野蠻生長”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弋模式將變得難以為繼、甚至寸步難行。總之,中小商業銀行同業業務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和轉型的“窗口”時期,要堅持“發展中有效規范,規范中積極發展”的總體原則, 對同業業務發展設定合理邊界,在打破利益扭曲機制上多下工夫,按照“持久戰”的思路盡早做好戰略定位研究、戰略規劃制定,堅持辯證思維對過去的同業業務“扶優汰劣”,堅持底線思維扎實做好合規創新工作,從做大規模要利潤轉向專業經營要效益,推動同業業務發展回歸服務實體經濟這個基本導向,回歸對金融資源進行二次優化配置這個核心功能,回歸提高金融市場運行效率這個戰略重點,為我國實體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金融支持。

              四、中小商業銀行規范發展同業業務的幾點建議

              針對當前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市場倒逼壓力上升等客觀實際,中小商業銀行在準確把握同業業務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中小商業銀行要充分認識發展同業業務的戰略重要性。要將規范發展中間業務作為打造“百年老店”的核心基礎業務之一來看待,作為提高自身經營的比較優勢的戰略重點之一來看待,作為轉型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之一來看待,將規范發展同業業務納入銀行發展的中長期規劃深入研究、認真設計,細化進入年度經營計劃穩步推進相關戰略的切實落地,努力做到對內通過同業業務的規范發展實現資源的科學集成和高效利用,對外通過同業業務不斷強化同業機構之間的戰略合作與優勢互補,在金融資源的二次優化配置中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特別要注重研究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的經驗教訓,積極研發票據資產證券化、同業結構性存款、同業存單等業務,利用好互聯網+產品, 切實找到同業業務持續規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二是要認真處理好傳統業務與同業業務之間的關系,夯實發展同業業務的內部管理基礎和外部市場基礎。要發揮好綜合授信的基礎支撐作用,用有效的授信和資金支持,搭好機構內部協同投資和授信的“順風車”,做好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信任基礎與授信儲備基礎。利用同業綜合授信這一渠道,加強金融機構之間的日常溝通,加強同業授信的市場營銷和開發利用,必要時為交易對手提供“雪中送炭”性質的流動性支持,鞏固同業合作關系,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適當增加盈利;同時,通過機構之間建立高度緊密的信任關系,形成有效的合同約束,增強授信的可信度,為自身能夠以盡可能合理的價格爭取到緩解流動性緊的支持張夯實信任基礎,同時節約流動性管理成本。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平臺。第一,要充分利用信貸資產流轉登記平臺。隨著MPA考核壓力增大,各中小商業銀行應主動出擊,充分利用信貸資產流轉中心的制度優勢和合規增級優勢,認真篩選行內合格資產進行流轉,同時利用自身團隊的信息優勢、同業資源,并適當通過與交易對手互惠互利,在監管政策規范和制度標準范圍內做好這一業務,持續優化資產結構、盤活資產存量。第二,切實構建完善同業合作平臺。主要是通過市場細分,找到適合自身加強同業合作的戰略平臺,通過構建這樣的開放性平臺,將眾多同業機構網絡進來,不斷系緊同業聯系紐帶,充分利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的差異化,立足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資源利用效率的宏觀戰略高度,從強調金融機構之間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微觀操作細節,增強同業業務的市場適應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通過解決期限錯配、利率錯配、幣種錯配、金額錯配等問題,在緩釋和分散風險的同時,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增強持久發展能力。

              四是要抓好隊伍建設。要加大人才吸收、隊伍儲備和員工培訓,優化激勵考核機制,進一步提高同業業務從業人員的宏觀形勢研判和市場形勢預判能力,市場機會把握與業務風險評估能力,適應市場變化的產品服務創新能力,為同業業務做強、做優、做精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作者單位:渤海銀行)

            (責任編輯:李悅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