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河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2019-12-27 12:23: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喬地

            科技日報記者?喬地

            “要找準科技創新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結合點、著力點,在堅守黃河安瀾這一底線中體現科技擔當,在扭住保護治理這一核心中彰顯科技力量,在抓好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中厚植科技優勢,在傳承黃河文化這一根脈中注入科技元素。”12月26日,在河南省科技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河南省副省長霍金花作如上表示。

            她要求,要找準載體,在研發布局上體現傾斜,在平臺建設上統籌謀劃,在重大專項行動上持續發力,在鞏固既有優勢的基礎上探索實現創新型發展;要加強協同配合,站位全局把科技資源和力量組織好,實現科技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為把黃河的事情辦得更好貢獻科技力量。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提出來。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再次明確要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這標志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第六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產生,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在座談會上,河南省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立足河南科技工作實際,共同探討謀劃下一步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重點工作,攜手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最強科技樂章。

            河南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爭取黃河實驗室、黃河研究中心和研究論壇等黃河流域重大科創平臺落戶河南,圍繞加強生態保護、保障黃河安瀾、促進節約用水、推動產業轉型、保護傳承黃河文化等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謀劃設計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并統籌實施。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按照“幸福河”內涵要義的工作要求,黃委會主要從兩個方面開展:一是完善防洪減災體系,保障供水安全,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強化泥沙治理,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水文化。二是全面謀劃相關科研項目儲備,初步形成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沙調控、水生態保護、水旱災害防御等的科技支撐與管理技術體系。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工作:一是持續深化“千百萬”綠色服務活動,篩選推廣應用一批成熟、可靠、適用、效果顯著的污染防治先進技術成果和工藝設備,鼓勵相關單位和企業進行節能改造和污染治理。二是強化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管理。三是加強企業清潔化改造。

            河南省農科院表示要為河南走出一條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現代高效農業之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一是要通過節水農作物新品種及高效節水農藝技術研發和應用、合理配置不同需水量作物布局等措施,降低農業用水總量,減輕沿黃農業灌溉用水對流域水資源的壓力;二是要加大大田作物、園藝作物、設施農業化肥、農藥減量施用技術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力度,降低沿黃地區農業生產對流域生態造成的環境壓力;三是要在沿黃地區8個省轄市建立一批高水準的示范基地,示范推廣一批農業節水、減藥、減肥技術措施,建立高效生態農業示范樣板,引領沿黃地區農業走出一條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河南省科技廳負責人表示,要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將圍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黃河治理、生態保護、文化傳承,深入謀劃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大工程。如重點謀劃建設黃河實驗室,打造全國唯一且領先的多領域、多學科協同發展的綜合型實驗研究平臺,為黃河的長治久安與河南省社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同時,堅持政策引導,積極實施有競爭力的創新激勵政策,打好政策組合拳,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充分激發全省上下以科技創新推動黃河流域保護和發展的積極性,體現科技擔當、彰顯科技力量。

            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形成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合力;二是加大對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給予山水林田湖草科技創新工作特別關注和傾斜,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三是在《十四五全省科技發展規劃》中增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領域科技創新內容,從水資源調查評估、黃河流域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生態保護和修復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發力,全面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發揮優勢破解黃河流域關鍵難題。在資金方面,今后幾年在省聯合基金方向設置方面,向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域傾斜,并邀請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撰寫研究指南。在省級重點實驗室設置方面,重點設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黃河長治久安、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方向的省級重點實驗室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省重大專項項目庫建設方面,設置若干涉及黃河流域水沙調控、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水污染防治和修復、生態保護和修復等方面的重大專項,通過重大專項的實施破解我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關鍵問題。建議省政府對相關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給予特別經費支持、對華水與黃河水利委員會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的合作予以支持,在與科技部會商時,推動科技部設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重大科技專項。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提出兩點建議:一是要抓緊籌建黃河實驗室,強化全鏈條科技創新。要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推廣應用的科技創新路徑的全鏈條發力,確保能研發出管用實用的技術落地,直接服務于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注重政產學研用科技創新組織的全鏈條協同,充分發揮政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生產單位的協同效應,優勢互補。二是要設立黃河科研專項,扎實推進基礎研究。黃河河南段在黃河長治久安以及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起著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希望在河南省發展改革規劃和科研規劃中,將黃河科研專項設為常規專項,扎實推進基礎研究工作。

            應邀出席會議的中國科學院劉昌明院士表示,當前,黃河流域經濟發展滯后,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著想,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看,兩者可以統一為在保護中開發與在開發中保護,使兩者實現雙贏。黃河流域多處半干旱氣候地帶,水資源先天不足且分布不均,水生態系統脆弱,全流域水量均衡配置的潛力有限。考慮黃河生態大保護,必須修復水循環的更新性。他建議采取跨流域水量均衡配置,并通過建設黃河干流水庫調節水量增容;因地制宜調控藍水與綠水,研發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等措施。應當注意到,除水源不足外,黃河流域可供開發的其他基本資源十分豐富,包括土(耕)地資源,黃河流域上中下游蘊藏著豐富的水能、煤炭、石油等能源。建議加強黃河流域水—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策略與智能技術研究應用,基于水資源承載力研究,全面研究生態保護、生態格局及綠色經濟發展方略與技術,為黃河長治久安而奮斗。

            最近,河南省水利廳組成4個調研組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題調研,完成“1+4”調研報告體系。下一步,將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加強水利專題研究和科技攻關:一要深入開展河南省沿黃流域重點專題研究,及早提交高質量的專題研究成果。二要組織開展河南省沿黃流域特色科學研究。深化河南省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及生態治理模式研究,開展黃河受水區水資源優化調度研究,加強黃河流域災害防御研究。三要大力推動黃河受水區節水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從戰略高度牢牢把握節水優先,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全社會節水。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參與節水科技攻關的積極性,推動節水技術和工藝創新,加快節水科技成果轉化。四要全面加快河南省智慧水利建設,加快水利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構建天—地—水一體化監測控制體系。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