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艾滋病病毒與免疫特征及病程研究有新動物模型

            2019-12-27 11:55:1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趙漢斌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

            平頂猴是舊大陸猴中唯一可感染HIV-1的非人靈長類動物。記者26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分子免疫藥理學學科組在猴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北平頂猴艾滋病模型的病毒與免疫特征及病程進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HIV-1是指1型艾滋病毒,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艾滋病毒;平頂猴則分為南平頂猴、北平頂猴及明達威猴3個物種,中國分布的平頂猴為北平頂猴。國際上以往研究所用平頂猴均為南平頂猴,鮮見北平頂猴和明達威猴的基礎生物學及疾病動物模型研究報道。艾滋病動物模型有助于研究艾滋病致病機制,評價艾滋病藥物和疫苗及治療策略。由于HIV感染具有顯著的種屬特異性,以猴免疫缺陷病毒或猴免疫缺陷病病毒為骨架的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依然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艾滋病動物模型。猴免疫缺陷病病毒或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北平頂猴的艾滋病模型未見報道。

            此前,鄭永唐研究員領導的這個課題組首次闡明了平頂猴易感HIV的分子機制,首次構建了HIV-1感染北平頂猴動物模型,并發現HIV-1可在北平頂猴體內呈低水平持續性復制和形成潛伏感染。在鄭永唐研究員指導下,博士研究生張明旭、宋天章等建立了SIVmac239感染北平頂猴的艾滋病模型,并進行了其病毒與免疫學特征研究。研究發現疾病發展進程與多種免疫學數據相關,這與以往文獻報道的HIV-1感染者情況一致,表明此型感染北平頂猴可用于研究艾滋病疾病進展相關因素,利用多組數據或許能更精準的分析預測疾病進展情況。

            在對比研究此型感染北平頂猴和中國獼猴免疫學指標時,研究人員發現部分北平頂猴在進入慢性感染階段后,CD4+ T細胞能自發恢復到接近甚至超過感染前的水平,并且整體而言北平頂猴的疾病進展要慢于中國獼猴,這在以往的人猴免疫缺陷嵌合病毒感染亞洲獼猴或HIV-1感染人中未見報道,這意味著北平頂猴或許更適合研究病毒感染后CD4+ T細胞穩態恢復及維持;微生物易位是加速疾病進展的一項重要因素。

            比較研究感染北平頂猴新模型和中國獼猴艾滋病模型,他們發現北平頂猴在病毒感染后腸道完整性明顯維持得更好,并且微生物易位水平更低,并表明這與T細胞活化水平低密切相關,佐證了北平頂猴能維持更好的CD4+ T細胞穩態及減緩的疾病進展。這一系列研究表明,該模型是合適的艾滋病動物模型,在闡明某些艾滋病特定科學問題方面有其獨特優勢。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