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流浪地球》 開啟中國科幻電影破冰之旅

            2019-12-27 04:00:24     來源:科技日報

            2019年年初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讓無數影迷“回味無窮”。一些關于前沿技術的思辨也不斷從優秀的科幻影視作品中誕生,引導影視作品科技創新走上康莊大道。

            我國有學者指出,人類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技術,這讓我們感到自己很自由、成功地征服了自然。可問題是,我們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當人類運用現代的技術對自然進行征服和控制的時候,它同時意味著人對自己也進行了完全的征服和控制。現代人經常談的所謂異化狀態,人成了機器的奴隸、成了機器的工具,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要進行什么樣的科技創新,這個關于方向的問題有時是通過科幻文藝特別是影視作品在社會中放大,進而引起科學界的關注和探討,指引未來的創新方向。

            有人在2018年進行了一次科學與影視融合必要性調查,接受調查的551名“95后”學生中,有90.38%的同學認為有必要將科學顧問引入相關影視劇組,以提升科學內容在藝術表達過程中的準確性。在調查中,《阿凡達》《生活大爆炸》等好萊塢制作的影視作品以及《動物世界》等我國優秀科普節目,成為這些“95后”大學生心目中印象深刻的科學傳播與影視融合的典范。

            2019年以來,科學元素在我國文藝影視作品中不斷豐富,我國優秀的科學文藝影視作品特別是自編自導的科幻大片已經具備土壤。

            2019年以來,隨著生活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科技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許多科技前沿成果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通過影視這種大眾文藝形式將科學普及門檻降低,能最直觀地將科學形象、科學知識等傳遞給大眾,讓他們看到更多富有科學精神的影視文化產品。

            2019年,“破冰之旅”已經展開。《流浪地球》等的成功無疑給科幻電影打了一劑“強心針”。科幻電影中越來越多出現中國面孔將成為必然趨勢,這會讓世界人民看到,中國既擁有悠久燦爛的文明,也“與世界各國擁有共同的未來”。中國能夠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我國著名科幻和科普作家劉興詩曾在接受一次采訪時列舉了我國古代能夠展現在影視作品中的動人故事,他認為,在未來創作中,需要組織科學家、科普工作者和電影人一起策劃創作劇本,才能創作出科學文藝影視的精品力作。(林頤)

            圖為《流浪地球》宣傳海報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