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主人參加動物輔助治療志愿活動
“狗醫生”上崗 先得闖過考試關
近日,一則“狗醫生”上崗要通過嚴格考核的消息引發關注。據了解,“狗醫生”是一項動物輔助治療項目,狗狗通過考核后,可以和主人一起參與志愿活動,為老人、病人、殘疾兒童等有需要的人帶去溫暖和慰藉。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項目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狗醫生”項目集中在成都、深圳和廣州三個城市。在性格、健康等方面通過考試后,“狗醫生”便正式上崗。
超過300只狗狗通過考試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狗醫生”由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于1991年發起,經過嚴格考試后,“狗醫生”志愿者會探訪病人、老人、殘疾兒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給他們帶去溫暖和慰藉。
據介紹,“狗醫生”項目在2004年正式開始在內地開展工作,目前集中在成都、深圳和廣州3個城市。項目工作人員陳女士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300只性格溫順的狗狗通過了嚴格考試成為“狗醫生”,“因為項目開展時間很長,不少狗狗已經離世,或是搬到了其他城市,目前有100-120只‘狗醫生’。”
“狗醫生”需滿足多項選拔條件
據介紹,“狗醫生”報名的基本條件包括狗狗身體健康、性格溫順、對人友善;要年滿兩歲或者是兩歲以上;同主人共同生活超過半年;已注射傳染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已經絕育,已經辦理養犬登記證。
而狗狗的面試包括三個基本部分,比如觀察小狗見到主人、陌生人和其它小狗時的態度;在性情評估上面,考官會對小狗進行基本健康檢查,模擬今后實際探訪活動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對狗狗進行性情測試。基本服從上,小狗能在狗繩牽引下安靜行走,并且服從主人的基本指令。
陳女士說,每年每個城市大概有30-40只左右的狗狗報名,考試通過率一般在30%左右。通過考試后,“狗醫生”會跟主人一起作為志愿者參加活動。目前,每個城市每個月會有3-4次的活動。
已開展6140次探訪活動
據了解,每次參與活動的“狗醫生”數量要根據場地大小來決定。一般小一點的老人院等,如果有10名老人,可能會去兩只“狗醫生”。如果場地大一些,可能會去到4到5只“狗醫生”。每次活動前,相關工作人員都會跟探訪機構進行具體溝通。在每次探訪過程中,也都會有專職工作人員全程監控,確保安全。
同時,項目工作人員也會跟狗主人保持溝通,如果遇到狗狗身體不適、生病等情況,會讓“狗醫生”休息,保證動物福利。
據陳女士介紹,其實同一只狗都會有兩個身份,除“狗醫生”以外,當它們系上藍領巾的時候會變成“狗教授”,到幼兒園、小學、中學以及大學中,配合工作人員給學生上一些愛護動物的課程。據介紹,“狗醫生”項目截至2018年底,已經開展了近6140次探訪活動,為超過620個機構逾54萬人次的特殊人士送去了與狗狗相伴的快樂和慰藉。
文/本報記者 郭琳琳
[ 責編:宮辭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