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樹文?
科技日報記者?王春
2020年是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12月24日,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市科委召開上海科技創新工作情況通報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上海市科技創新工作在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區域創新創業環境優化方面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上海科技創新工作情況通報會現場
一組數據體現了上海市科技創新工作中對科技企業的重要作用。預計2019年上海市經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900家,同比增長70%以上,有效期內高企總數超過1.2萬家。據悉,2020年上海市科委將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實現2020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5萬家的總體目標。
上海市科委重視科技金融在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截至12月24日,科創板上市的68家企業中,上海企業達到13家,約占總量的占比19.1%,位居全國第一。此外,于今年9月發布的“高企貸”即“高新技術企業貸款授信服務方案”,重點支持首貸及中小微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其提供低息或信用貸款,截止到11月30日已為824家企業提供237.59億元的銀行貸款。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是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聚焦的三大戰略性產業領域,2019年上海市在這三大領域的創新布局和攻關公關取得新進展。據悉,集成電路領域,14納米制程工藝、300mm硅片研發和市場化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領域,上海市啟動了“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開源框架”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和布局,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在生物醫藥領域,上海市實施新一輪生物醫藥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九期一、可利霉素片、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糖尿病藥物YG1699、全景PET/CT、首款腫瘤電場治療產品Optune等一批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上市和產業化實現重要突破。
2020年上海市還將繼續加大這三大領域的創新攻關公關力度。其中,人工智能領域,上海市科委將探索研究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并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規則制定;在生物醫藥領域,上海市科委將加快市級醫院臨床研究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轉化園區建設。
上海市在創新策源能力、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網絡方面營造國際影響力。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評選的年度全球十大優秀科學論文中,中國入選2篇的論文均出自上海,分別來自上海復旦和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所在的張江地區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聚地之一;在創新網絡構建方面,以中國、以色列兩國科技創新合作為重點打造的中以(上海)創新園入駐國內外企業機構20余家;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已建成10個海外分中心、16個國內外分中心網點。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