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技“寶典”在手,零起步也能搞養殖

            2019-12-25 04:33:40     來源:科技日報

            創新一線看“六穩”

            本報記者盛利

            “從零起步搞養殖業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關鍵還能不走彎路,見經濟效益。”這幾天,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好谷農場員工莫色有火,對手中的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圖冊,贊不絕口。在農場負責養牛的他,遇到不懂的技術難題,總會翻看,“相當于請了個專家到身邊指導”。

            莫色有火所說的“專家”,是我國200余位畜牧領域專家、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公司技術骨干等,歷時3年原創的我國首套系統、完整地介紹畜牧標準化規模養殖關鍵技術和先進理念的科普叢書――“圖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系列叢書”。記者12月23日從該叢書編著牽頭單位、四川農業大學獲悉,作為我國在該領域的首套“系列叢書”今年12月迎來第三次再版重印。

            “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疫情的發生,與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推廣普及程度密切相關。”叢書編委會主任、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慶說,普及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技術,是解決養殖污染、控制畜禽疫病、提升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特別對防控當前非洲豬瘟疫情、穩定豬肉產品市場需求具有現實意義。

            針對過去我國養殖業生產方式落后、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較低、科技應用和普及程度不高的情況,從2010年起,四川農業大學牽頭組織了全國17個省、51家單位共同啟動“圖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系列叢書”的創作。作為一項系統性編制工作,200余位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地方一線技術人員,歷時3年先后完成的奶牛、肉牛、鵝、鴨、綿羊、山羊、兔、豬和肉雞等10本圖冊,覆蓋了我國95%的動物產品。

            “過去畜禽養殖叢書類型繁多,缺乏系統性、連貫性,而本書首次覆蓋到了畜禽養殖的全品種、全產業鏈條。”朱慶說,叢書為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產品質量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僅奶牛標準化創作團隊就在四川省洪雅縣新希望奶牛場、邛崍市5個奶牛場,連續記錄全年奶牛場不同時間點的溫度、濕度變化,進行奶產量、奶品質分析,掌握問題的癥結,集成了“濕熱應激條件下奶牛高效健康養殖技術”,并將核心內容融入到圖冊的創作中。

            記者翻看該叢書發現,不同于傳統教條式科普書籍,該叢書圖文并茂地解析了畜禽全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技術要點,采用現場照片、線條圖、卡通圖、手繪圖等5000余張,直觀、形象地闡釋了枯燥難懂的專業技術問題。“創作團隊前期收集了近6萬張照片,針對一些難以用照片來直觀、準確反映的關鍵技術環節,我們還邀請專業人員繪制線條圖、卡通圖等作為補充。”朱慶舉例說,在生豬養殖領域部分內容難以用圖片展示,而專業繪圖人員又不懂養殖業,團隊特意邀請繪圖人員在養殖場蹲點現場觀摩,完成制圖工作。

            在第三次再版重印前,該叢書已發行精(簡)裝版17萬余冊、掛圖20余萬張,覆蓋全國畜禽養殖主產區的360個縣、411個“養殖書屋”;在全國500多家企業、數千個專業合作社的上百萬個養殖戶中得到應用。依托該系列叢書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人數超過100萬。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