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調整850余項商品進口關稅 英媒感嘆:中國此舉令人鼓舞

            2019-12-24 10:48: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財政部23日發布消息表示,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印發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850余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其中包括凍豬肉、冷凍鱷梨等國內相對緊缺或具有國外特色的日用消費品,以及藥品、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的設備等商品。“此次關稅調整范圍廣、力度大,符合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特點。”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表示。中國經貿政策一向備受世界關注,這次也不例外。在諸多外媒看來,通過此次關稅調整,北京一方面致力于滿足國內民眾需求,減輕相關企業和消費者負擔,同時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再次向各國展示中國經濟開放的決心,傳遞希望實現國際貿易“雙贏”的信號。英國《衛報》23日感嘆,過去一年多來時常看到有國家加征關稅的消息,中國此次宣布降低這么多商品的關稅,這著實令人鼓舞。

              凍豬肉關稅從12%降至8%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3日報道,中國將對859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其中一些商品的關稅將降至零。法新社稱,根據中方聲明,這項舉措將有助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

              對于中國這一最新政策具體涉及哪些商品,外媒進行詳細報道,其中受關注最多的是凍豬肉。法新社23日說,中國將凍豬肉的進口關稅從12%降至8%。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非洲豬瘟后,中國豬肉產量降幅同比達到40%。中方正致力于恢復豬肉生產水平、擴大進口。《環球時報》記者23日從海關總署獲悉,11月我國進口肉類64.4萬噸,同比增長82%,其中進口豬肉23萬噸,同比增長151.2%。另外,海關總署網站日前發布公告表示,自12月19日起解除日本瘋牛病禁令以及日本口蹄疫禁令。

              美國《紐約時報》23日稱,降稅商品名單還包括藥品,因為中國人口正逐漸老齡化且對新藥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包括高科技產品零部件,這對中國力爭成為計算器芯片等行業的世界領軍者不可或缺。隨著中國家庭對食品多樣性要求越來越高,中方此次還降低海鮮、橙汁等食品的關稅。

              根據美國彭博社的計算,被列入降稅名單的產品在2018年的進口額達到3890多億美元,占同年進口總額約18%。《華爾街日報》稱,自2017年以來,中國一直在降低進口關稅以促進國內消費,并進一步開放其經濟。

              2020年,中國將繼續對原產于23個國家或地區的部分商品實施協定稅率。其中,進一步降稅的有中國與新西蘭、秘魯、瑞士、冰島、新加坡等國的自貿協定以及亞太貿易協定。法新社說,從明年7月1日起,中國還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五步降稅,同時與此相銜接,相應調整其中部分信息技術產品的進口暫定稅率。這項舉措涉及的產品包括打印機、心臟起搏器、錄音機零件等。

              “能為老百姓帶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

              高凌云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調整的關稅分為最惠國稅率、協定稅率、特惠稅率,也包括實施進口暫定稅率。2020年實行進口暫定稅率的商品達到850多項,2019年為706項,增長超過20%。暫定稅率一般低于最惠國稅率,且優先于最惠國稅率執行。

              高凌云認為,這次關稅調整的突出特點包括非常符合目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符合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考慮很周全,涵蓋各行各業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企業以及相關國家將能直接感受到這一政策帶來的益處。

              談及對這項政策的看法,一名國內消費者2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豬肉價格上漲后,我們家消費豬肉明顯不如以前多。如果降低相關產品的關稅,將有助于提高國內供應量,說不定也能降低豬肉價格。”

              在醫藥進口方面,此次調整對用于治療哮喘的生物堿類藥品和生產新型糖尿病治療藥品的原料實施零關稅。一名患者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深知藥品價格下降會對一個普通家庭產生多大的影響。“關稅下調以及國家進一步采購藥品等相關措施最終將惠及所有服用進口藥的病人,大幅減輕我們的費用負擔。這是一項能為老百姓帶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的政策。”

              新增或降低進口暫定稅率的商品還包括先進技術設備、零部件以及所需原材料,比如液力變矩器和鋁閥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兩項是汽車自動變速箱用的關鍵核心零部件。雖然中國目前是全球汽車生產大國,但國產液力變矩器和鋁閥芯在性能和質量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無法替代進口產品,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相關生產基地產能也比較有限。適當降低進口關稅的政策將有助于降低生產自動變速箱的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暫定稅率是自主性、暫時性的關稅優惠,未來將根據國內產業的供給情況適時調整。”吳松泉認為,實施暫定稅率也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國家將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推進汽車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方聲明反映其想實現‘雙贏’貿易的愿望。”香港《南華早報》23日援引財政部網站的聲明內容說,此次關稅調整措施“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利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共享發展成果,開創開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贏的國際貿易新局面”。

              德媒:“德國制造”的好消息

              《華爾街日報》23日認為,此舉是中國實施諸多改革措施的一部分。北京22日宣布將更公平地對待私營行業,包括放寬民營企業在石油和天然氣等行業的市場準入等。此外,《南華早報》稱,周一宣布的措施正值中國與日本、韓國共同強調將加快推進三國自貿協定談判之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也正在穩步推進中。

              這一年多來,中國出臺的經貿政策經常會被外界放到中美經貿摩擦的背景下進行分析。針對此次關稅調整,法新社等外媒說,它與貿易戰沒有關系。也有報道仍然將兩者“掛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商AxiTrader的分析師因尼斯的話說,隨著距離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成為現實越來越近,這可以被視為中國伸出的一支“令人鼓舞的橄欖枝”,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各國表明,中國會繼續開放市場。

              “中國希望向全世界重申其堅持自由貿易的立場”是諸多外媒從這次關稅調整措施中看到的信號。德國財經網說,中國似乎是想告訴其他國家,貿易開放有益于每個國家,在貿易保護主義中都是輸家。

              “‘德國制造’的好消息。”德國新聞電視臺23日說,中國調整進口關稅旨在增強內需、引進更多優質商品。這對德國等歐洲國家來說,是一個新機會。文章稱,中國保持出口大國稱號的同時,也正在成為進口大國。即便正面臨來自經貿摩擦的壓力,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仍是全球最大的,它依舊是全球經濟的發動機。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