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過國忠 通訊員?張聰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雷電災害愈加難以防治,這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記者23日從國網江蘇電力公司獲悉,由國家電力公司主導,國網江蘇電力和蘇州供電承擔自主研發的智能動態防雷科技成果,已通過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39個以上成員國論證并立項,正式承擔“動態防雷”國際標準制定,今后將在世界范圍內進行推廣應用。這是我國在這個領域首次承擔國際標準制定,標志著試點應用的電網防雷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國際大電網雷電會議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科技互聯網部專職童充介紹,傳統的靜態防雷,主要通過加裝避雷針、避雷器和避雷線等,將已經發生的雷電被動“引入”大地,“繞開”電網設備。而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電網動態防雷技術,通過預測未發生的雷電,實時調整電網的運行結構,可將電能的流向主動繞開雷擊區,以及雷電繞開設備,變成設備“繞開”雷電,適應于未來氣候變化,實現雷電防護從傳統“靜態被動模式”轉變為“智能動態模式”,有效提高極端災害天氣下電網的實時安全防控水平。
同時,該項技術還可實現多地域,多范圍實時雷電探測預警,分布式多目標動態防護、智能分析輔助決策,集雷電探測、雷電預警、智能預測、集群控制系統于一體,可保護核心區域200平方公里,精確監測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區域,亦可擴展實現一萬平方公里以上廣域范圍的實時預警、調度控制、動態防護,為電網雷電防護提供新的思路和解決路徑。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據了解,國際大電網會議(CIGRE)是電力系統三大國際標準組織之一,其下屬的國際大電網工作組、報告及技術規范,是電力行業國際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7月,由國家電網公司及CIGRE中國國家委員會,正式向國際大電網會議組織遞交了“智能電網動態防雷”標準工作組立項申請,并通過專委會現場答辯。由于我國前期工作充分、國際認可度高,該立項申請獲得了39個以上成員國家的全力支持,最終獲得智能動態防雷國際標準制定權。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