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在12月23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草案)》(以下草案)迎來首次審議。
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在做草案情況說明時表示,制定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要針對長江特定區域、特定問題采取特別制度措施,保護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障自然資源高效合理利用,支撐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法律適用于長江全流域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全長6300多公里,為世界第三大河流,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橫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具有完備的自然生態系統、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全國三分之一的水資源、五分之三的水能資源,全國大部分淡水湖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水源地、生態寶庫和重要的黃金水道,地位十分重要。
但是,今天的長江“病了”,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部分水系嚴重斷流、河湖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與此同時,水污染形勢嚴峻,重要湖庫仍處于富營養化狀態,30%的環境風險企業位于飲用水水源地周邊5公里范圍內、污染產業向中上游轉移,跨區域違法傾倒危險廢物呈多發狀態,面源污染加劇。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多次提出涉及長江流域立法的議案和建議。這些議案和建議既表達了代表的意愿,也反映了人民的心聲。
依據長江流域自然地理狀況,草案第二條明確,以流經的相關19個行政區域范圍為基礎,將法律適用的地域范圍確定為長江全流域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高虎城說,這樣設計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長江流域除干流外,還包括眾多支流,干支流相互交融、水系相通,立法要遵循長江流域的系統性、聯系性和完整性特征。二是長江流域涉及的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域廣大,有些區域遠離長江水系。為保證科學合理的管理長江流域,草案將管理范圍限定為長江流域內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
十年“禁漁”擬寫入法律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維護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年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規定,從2020年元旦開始,分步驟推開,禁漁10年。
長江保護法(草案)擬將這一規定上升為法律,明確規定: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點水域十年內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
草案第三十四條明確規定:國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嚴格捕撈管理。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本法實施之日起十年內,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具體管理辦法和重點水域范圍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草案同時明確,違法捕撈者可被處以五萬元以上至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如果情節嚴重,造成生態環境破壞,需要進行生態修復的,承擔全部修復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高虎城說,制定長江保護法是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戰略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貫徹落實、轉化為保護長江的國家意志和社會行為準則的最有效措施。
?
圖為12月23日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現場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攝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