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校企攜手, 世界級鐵礦石高效利用難題被攻克

            2019-12-23 10:2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郝曉明 王鈺慧

            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

            通訊員 王鈺慧

            近日,基于東北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韓躍新教授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難選鐵礦石懸浮磁化焙燒綠色選礦技術,攻克了世界級鐵礦石高效利用難題,成功應用在酒鋼粉礦懸浮磁化焙燒示范工程。目前,該系統已實現全線投產,設備運行穩定,粉礦鐵回收率從原來強磁選工藝的65%提高到85%以上。

            東大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韓躍新教授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難選鐵礦石懸浮磁化焙燒綠色選礦技術,成功應用在酒鋼粉礦懸浮磁化焙燒示范工程。

            酒鋼集團及周邊難選鐵礦石儲量達十幾億噸,這些鐵礦石礦物組成復雜、鐵礦物顆粒純度低,礦物粒度嵌布微細且不均勻,屬于世界級復雜難選貧氧化鐵礦石,尤其是酒鋼粉礦,選別指標極低,資源利用效率差。

            為實現低品位鐵礦高效利用,酒鋼集團于2015年通過技術跟蹤和考察,決定采用東北大學研發的懸浮磁化焙燒方案并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同時委托東大對酒鋼粉礦開展系統的懸浮磁化焙燒小試試驗和中試試驗的技術服務工作。此后,東北大學聯合相關單位相繼完成了酒鋼粉礦懸浮磁化焙燒中試試驗和“北-懸浮磁化焙燒-磁選”半工業試驗,獲得鐵精礦品位58.67%、回收率達57.82%的技術指標,為酒鋼尾礦的資源化利用奠定了技術基礎。

            2016年,酒鋼集團粉礦165萬t/a的懸浮磁化焙燒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并開始局部分段熱負荷試車。2018年3月,該項目核心工程懸浮爐系統正式進入帶料調試階段,整個懸浮爐系統工藝流程基本貫通。此后,通過不斷調試優化,短流程試生產,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達到或接近設計指標,東大也成功開發出產能大、無污染、低成本、自動化程度高的多型號懸浮磁化焙燒新型工業裝備。

            2007年以來,東大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鐵礦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向研發團隊針對難選鐵礦石礦物組成復雜、共生關系密切等特點,將礦物加工、冶金和流體力學等多學科有機結合,突破磁化焙燒的傳統觀念,創造性地提出了“預氧化-蓄熱還原-再氧化”多段懸浮磁化焙燒新技術,同時開展了大量基礎理論、工藝及裝備的研究工作,獲得國際及國家發明專利數十項,填補了國際鐵礦石懸浮磁化焙燒領域的技術空白,并首次實現懸浮磁化焙燒技術的大規模工業應用。

            今年10月,由東大朝陽礦冶研究院自主設計并制造完成的贊比亞60萬t/a含鐵錳礦懸浮磁化焙燒-錳鐵高效分離工程也已進入施工階段,預計2020年6月份建成投產。阿爾及利亞鐵礦懸浮磁化工程項目也在穩步推進中。

            據悉,東北大學全套先進的懸浮磁化焙燒及分選試驗裝備,可滿足100g批次試驗至500kg/h連續擴大試驗等多種規格的磁化焙燒試驗需求,已先后應用在鞍鋼東部尾礦、東鞍山鐵礦石、鞍鋼眼前山排巖礦、酒鋼粉礦、酒鋼尾礦、酒鋼塊礦、海南鐵礦、河鋼司家營尾礦、太鋼袁家村尾礦、馬鋼羅河尾礦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塞拉利昂、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贊比亞等復雜難選礦產資源所在地,獲得了良好的焙燒效果和分選指標。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