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臨床醫生在臨床實踐中有發現、發明以及心得,愿意和別人分享,發表論文是最好的分享方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余還努力地撰寫論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首期“由心講堂”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表示,臨床醫生做的研究應該是臨床需求驅動性的研究。
搞科研?還是做臨床?這個以前對于臨床醫生地兩難選擇,追本溯源而言變成了一回事。“論文和專利變成治病救人的需求,整體而言就是診斷和治療水平的創新。”寧光說。
當天,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對全國1660家三甲醫院和110家醫學院校(學科)的科技量值進行計算,發布了權威排行榜。
搞科研?還是做臨床?這個排行榜說了:不矛盾!
STEM重點選取如期刊論文及引用、專利及轉化、標準和指南等9個直接指標考量科技活動的質量、貢獻與影響。“我們希望發揮醫學科技評價導向作用,導引醫學的研究方向。”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說。
尊重臨床,讓臨床醫生有發論文分享經驗的“欲望”
來自全球創新指數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創新質量整體不斷提升,2019年的創新質量指數從2018年的全球排名17位上升到15位。
“目前,我國的科技體量已經完成唯數量的原始積累,評價體系亟待實現向質的轉變過渡。”王辰說。
讓更多的臨床醫生愿意通過論文的方式分享臨床發現和心得,同時讓論文發生從量到質的轉變,是STEM希望引導的方向。
套用那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醫學科技創新工作應“源于臨床,高于臨床”。中國醫院STEM旨在形成激勵醫學科技創新的正確導向,鼓勵臨床研究,促進醫學科技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為高醫療質量理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撐。
STEM指標堅持臨床導向。“如果一項扎實的臨床研究改變了臨床實踐指南,并被國際認可和引用,那么是真正體現臨床實踐價值。”王辰認為,某項研究的重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難以作為臨床導向的重要依據。
為此,STEM在權重上突出體現了被國際權威指南引用的論文和中國臨床指南的研究工作,不僅引導中國臨床研究更加符合國際規范,而且充分體現了臨床研究對臨床實踐的指導。
澄明醫學科技環境,維護良好學術生態
醫學科技評價是指導醫學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的風向標。當前醫學科技環境對評價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0月,國家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工程院等多部門發文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
2018年7月,《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指出,使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
王辰表示,科技評價工作的開展須與國家導向一致,防止人才“標簽化”,引導學界打破“四唯”釋放人才的創新力。
STEM淡化了人才“帽子”的指標權重,注重以科技產出的“原始材料”作為測算依據,降低了人才“帽子”等間接指標權重,納入高被引科學家和高被引學者作為直接指標。
“在實際排行計算時,長江學者、杰青等稱號保留加分,但大大減低了比重,而高被引學者的則增加了分值比重。”王辰說。
高被引學者是指一定時期內所發表的論文在全球范圍內被引用頻次高的學者,所發表論文一般都具有很強的原創性、顛覆性。同行的引用次數即是對其學術貢獻的“用腳投票”。這類學術研究對其他研究也扮演了“甘做階梯”角色。
對于國家常抓不懈的科研誠信建設,STEM也在評價方法的改進上有所體現。“我們將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公布的撤稿論文,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處罰決定納入考量范圍,對學術不端期刊論文和科研項目實施5倍減分處理。”王辰介紹,例如某個論文或者項目本來可以加5分,但如果出現學術不端,那么就會給這個機構減扣25分。
2018年度中國醫院、醫學院校科技量值 (STEM)排行榜
2018年度中國醫院STEM覆蓋全國1660家醫院,此次發布了綜合和29個學科的前100位醫院排名。綜合排名前10位的醫院分別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在以往發布的醫院STEM的基礎上,今年首次發布的中國醫學院校STEM對全國110所獨立醫學院校和設立醫學學科的綜合大學科技量值進行測算,并在指標體系中增加了與高等院校相關的科技指標。
綜合排名位列前10位的醫學院校是: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大學醫學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首都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醫學學科)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中山大學(醫學學科)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海軍軍醫大學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