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李曉銀
“無論是政策發布,還是產業信息、招商力度,都反映了廣州對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關注度。”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談建創辦的愛立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意向落地廣州。公司的核心業務為創立和推廣基于區塊鏈的無鑰簽名技術。
18-19日,2019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1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2019海交會)在廣州舉行。談建表示,來參加海交會的目的在于希望能夠在廣州落地真正的實體項目,持續發揮區塊鏈技術價值。
談建是一名海歸創業者,在他看來,國內的創業環境對海外高層次人才吸引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選擇回到國內發展,這是一個總趨勢。
近幾年,國內的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完善,各地紛紛亮出政策“殺手锏”,如廣州的“廣聚英才計劃”“廣州科創十二條”,上海的“海外人才集聚工程2.0行動方案”等,以集聚城市發展急需緊缺人才。海交會現場,上海、廣州、天津、廈門等多地市專門召開了專場推介和對接活動。
本屆海交會,廣東團首次舉辦了省內重點科研單位人才招聘活動和政策推介專場活動。現場集中了第一、二批啟動建設的廣東省實驗室、部分高水平創新研究院等共計16家科研單位的人力資源部主管,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近400名科研人員,崗位需求涵蓋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海洋科技等重點領域。
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的招聘對象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博士后、助理研究員、科研助理,數量不限。“除了提供優厚的薪水,我們更主要是提供平臺支持。”該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里,科研人員既可潛心自己的研究領域,還可往縱向延伸發展,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目前實驗室已成立一支成果轉化基金,擁有50個創新團隊。
“實驗室急需課題組長等人才,主要面向海外人才。”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負責人張楊雪說,實驗室將提供與世界接軌的人才待遇,并采用與國際慣例的聘用序列。
是否具備良好的發展空間,是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的首要選擇。“我希望找到能與研究方向相關,發展空間大的職位。”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員楊先生首次來參加海交會。他的研究方向為金融、科技創新。他說:“因要考慮往返香港比較方便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成為首要選擇。并且灣區內的金融行業蓬勃發展,也有利發揮自己的研究優勢。”
海交會由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強的海外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平臺。
本屆海交會以“面向海內外、智匯大灣區”為宗旨,促進人才對接和項目落地,121個國內政府代表團,71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機構報名參展參會,帶來人才項目需求1350項、崗位需求超過10000個。“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吸引了包括來自北美、歐洲、大洋洲、亞洲等地區的1000多個項目;國家特聘專家團隊攜200余個技術和項目參會,達成30余項意向合作;獨聯體專家團隊也帶來120個參展項目。兩天共吸引了近3萬人次,集聚美國、英國、加拿大等近30個國家、近2000名海外人才參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