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強化血性擔當,加快推進科技大省向科技強省邁進

            2019-12-20 11:18:3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王延斌

            唐波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作出重大部署,從戰略規劃、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高新產業發展、科技人才培育等進行全鏈條、全要素、全方位的頂層設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指出,“要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為做好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方向。

            當前,山東科技系統和科技戰線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托和期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自覺秉承創新理念“第一實踐者”、技術突破“第一創造者”、產業升級“第一開拓者”的血性擔當,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四三二一”工程,發起“進位趕超”創新行動計劃,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努力實現“從無到有”“由大到強”的跨越,奮力創造山東科技事業發展的新奇跡。

            一是加速攻堅“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省委省政府將科技創新擺在事關山東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八大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攻堅步伐。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對標國際一流的科技管理體系,全面融入“創新型國家建設”總體布局中,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步伐,加速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探索建立定向委托、一事一議、揭榜制等省重大科技項目組織實施方式,著力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關鍵技術問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聚力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1133”國家和省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建設布局,力爭到2022年,建設國家實驗室1個以上、省實驗室10個左右、國家重點實驗室30個左右、省重點實驗室300個左右,全面提升對接國家戰略的能力。

            二是加速培育支撐產業轉型“雨林生態”。《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今年以來,我省深化創新平臺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高等技術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相繼落地成立,加速科技資源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助力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下一步,省科技廳將大力實施“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5年培育計劃,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協同配合、梯次培育的“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全力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著名學者的集聚地、青年才俊的成長地,推動山東在構建科技創新良好生態的征程上走在前列。同時,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力軍作用,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構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力爭到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5萬家,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達到200家以上,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三是加速提升科技流程再造“內在動力”。《決定》明確提出,“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改進科技評價體系,健全科技倫理治理體制。”今年,山東出臺《省科技計劃設置實施改革方案》,下大氣力推進省科技計劃體系重構和管理流程再造,初步構建了以效率和效益為導向的新型科技創新管理體系。下一步,將持續發力,善作善成,以提升科技計劃管理水平為目標,建立決策、執行、評價相對分開、協同配合的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的評審和過程管理;以提升科技計劃實施績效為目標,建立符合科研管理規律的科技實施、評價等管理辦法體系,推動科研項目由重立項向重項目績效和標志性成果轉變;健全科技創新市場導向制度,改進機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采取一系列方便企業和廣大群眾辦事的重要舉措,切實打通科技政策服務“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速形成高端創新資源“聚合效應”。上半年,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隊走訪國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等高層次論壇舉辦,為加速領軍人才集聚創造有利條件。據統計,目前我省共備案院士工作站713家,引進院士384人、院士團隊1710人,圍繞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合作項目890項。下一步,將貫徹落實《決定》中“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的要求,建立外國高端人才集聚機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專雙百計劃”重大引才品牌,面向全球引進一批國際知名外國專家和外國專家團隊,重點實施高校英才集聚工程,力爭到2022年,創建高校國際化示范學院1至2個,新建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5個以上;實施“百大名校”青年科技人才集聚計劃,每年面向全球排名前100位的高校推介引進畢業生。

            (作者系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