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普也要創新

            2019-12-20 10:20: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什么叫科普?一次我開會乘坐出租車,司機問我:“您這么大年紀了,不在家帶孫輩,還到處跑,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說:“做數學的。”想不到他立即蹦出一句:“哦,0.618。”

              0.618是黃金分割比例,最早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發現,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推廣優選法的時候也提出此數,并用它講出了最優化的道理。在我看來,全世界似乎沒聽說有第二個數學家像華羅庚這樣,能夠把0.618科普得讓出租車司機都能記住。

              0.618既奇妙又有用,但它只是數學世界中眾多有趣內容的冰山一角。如今,納米研究等領域大多關注麥克斯韋方程、薛定諤方程,這些方程雖然難以變成一個數,但能否列表、變成明明白白的初等公式呢?我想,這首先需要微積分或“無窮小算術”,可惜“無窮小”難以說明白其中深意。但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所著作品《數學家的眼光》卻將“無窮小”變成一個明明白白的初等公式,把面積變為長度,把二維變為一維。我認為,這就是推陳出新,由0到1的突破!由此看來,科普不單單是將厚的學問變薄、深的學問變淺,更重要的還是要創新。

              日常生活中求面積,就需要運用“無窮小算術”。例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油餅,如何算其面積?好像只能將油餅切成許多(所謂“無窮個”)小油條,再計算這“無窮個”小油條的小面積(高×小底),然后將“無窮個”小油條的面積相加,最后取極限值,于是得到油餅的面積。這樣計算起來實在過于麻煩,但是張景中等數學家既無需將油餅切成“無窮個”小油條,也無需將這“無窮個”小油條的面積再相加,一下子就能得到油餅的面積等于另一根油條的高(數值相等)。

              一步到位!此乃所謂的微積分基本定理。我們將此道理登在今年第一輯《初等數學研究在中國》上。

              這里,我們不只把面積的學問變薄變淺,更重要的是變“0”(不切、不加)。北京電視臺的一位主持人曾與我調侃說:“這不就是一句(一根油條高)超過一萬句(一萬根小油條面積)嗎?”

              所以,做科普也可以創新,和做科研一樣。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典贊?2019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獲獎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9日 19 版)

            (責編:趙竹青、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