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祝華 實習生?張赫洋
青瓜畝產從5000斤提升至約10000斤,收購商從東挑西揀變成排隊收購,全鎮青瓜產業實現3200萬元經濟效益。其中政府扶持的70萬株苗為貧困戶帶來500余萬元收入,帶動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百姓種植瓜菜積極性空前高漲。2019年,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陽鎮傳統種植作物——青瓜,收成實現前所未有的“逆襲”。
這得益于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4名科技特派員及幾位農業科技110專家的科技幫扶。
這是海南省科技特派員及農業科技110專家科技扶貧的一個縮影。目前,海南省科技扶貧效果已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開始享受科技扶貧帶來的紅利。
“三區”科技人才、三亞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孔祥義將豇豆種植技術送到百姓身邊。
最受農民歡迎是一線科技人員
日前,海南臨高縣波蓮鎮武來村委會武來村養殖戶王希學養了20多天的鴨子突然出現異常,大批死亡。接到反饋后,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專家、海南省科技廳派駐波蓮鎮的科技副鎮長謝岳山第一時間到實地查看,查找原因。
科技特派員、海南省農業科技110文昌東路服務站站長徐能不僅無償傳授給貧困戶種植荔枝技術,貧困戶沒錢買農資時,他先賒后還,讓無后顧之憂的貧困戶脫貧更有信心,而且,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銷售網絡幫助貧困戶銷售荔枝。
“海南的農戶一有難題,首先想到的是科技特派員。”海南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戴恩宇說。
近年來,派駐海南各市縣的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專家各自發揮特長,不僅將新技術、成果、做法等帶到基層農村,將各個科研院所包括人才、資金、項目等資源引入當地,促進地區產業轉型,與此同時,培養了不少科技二傳手,培養農民成為專業的農民技師、農業專業人才以及當地的一些領軍人才,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科學認知和科學素養,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助農增收致富憑借科技成果轉化
三亞育才生態區那受村委會村民蘇慶華,不久前領到了三亞市南繁院技術員送來的16包豇豆種子“南豇1號”。與蘇慶華一樣,那受村100多戶村民當天共免費領到195畝的豇豆種子。“南豇1號”是三亞市南繁院自主研制的優質豇豆種子,具有耐弱光、豐產性和抗逆性強等特點,適合三亞地區特別是山區種植。
“冬季瓜菜一直都是那受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這幾年不少貧困戶種植‘南豇1號’后都脫貧了。”三亞市南繁院技術員高偉康說。
找準科技成果轉化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的共振點,是派駐海南各市縣的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專家們開展工作的前提。
在海南省科技廳的支持下,海南省農業科技110東北部服務中心、南部服務中心和中西部服務中心分別成立省級科技特派員專家團、市縣科技特派員專家才、貧困村結對特派員專家團等。
據了解,今年冬季瓜菜海南南部片區就已累計推廣“南豇1號”將近2000多畝,受益農戶超過1200多戶;累計推廣黃瓜、茄子、辣椒、圣女果等新品種推廣超過300多萬株,受益農戶超過200戶。
另外,海南重點培育定安縣嶺口鎮“田堆雞養殖”科技示范基地,文昌市東路鎮有“荔枝種植”科技示范基地,澄邁縣老城開發區“蔬菜種苗培育”科技示范基地……
通過多來努力,科技影響力已經遍布海南省市縣,“選派一個科技特派員,建立一個范基地,打造一個科技示范村,帶動一個示范產業”的科技扶貧模式,三亞市、東方市、五指山市、保亭縣等多個市縣均建立了具有影響力的科技脫貧示范村。
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海南多地農民已真正嘗到科技致富的甜頭。
科技特派員黃海陽在五指山市南圣鎮軍民村為農民講解辣椒種植難題
打贏脫貧攻堅戰依托科技力量
記者觀察到,充分依托科技力量,細琢磨、重落實,這是海南省貫徹科技部《深入推進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及海南省《做好科技特派員貧困村全覆蓋工作》的最好詮釋。
“無論是精準脫貧,還是鄉村振興,還得靠科技。精準脫貧離不開科技人員才智支持,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撐。”戴恩宇說。
海南省在科技助力精準扶貧上科學定位、持續發力。目前,已有2200多名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110專家活躍在海南各市縣的田間地頭,深入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第一線,成為海南省推動精準脫貧、發展產業扶貧、引領群眾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
海南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力爭到2020年,海南將輸送約10000名科技特派員到田間地頭,圍繞農村實際需求,推動解決農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和服務主題,支持農村科技創業,優化農村創業環境。基本健全全省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和服務的投入、保障、激勵和管理等機制,基本建成全省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