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二屆智慧社會發展大會暨2019首屆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活動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中國信息界雜志社承辦。
上午,與會專家圍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智慧社會建設”主題展開討論。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表示,邁入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智慧社會,是人類文明實現又一次跨越性進步的標志,更是新時代中國發展的重要機遇。
著名經濟學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教授以“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區域協調發展與智慧化轉型”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在當今全球科技和產業革命興起的時代,數字技術將帶來區域經濟發展新的輝煌,將推動地區智慧化轉型。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表示,能源的每一次改進更替,都推動著人類的文明和歷史進步,在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須發展循環經濟,追求低碳、綠色發展,貫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委會副主任、中國生態城市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劉朝暉表示,目前,城市管理者在如何運用大數據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方面仍存在一些困惑,還需要進一步協同思想、創新架構、建立機制,讓大數據在引領城市治理創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特聘教授蔡維德分析了區塊鏈如何在智慧社會中發揮作用。他表示,現在互聯網上存在很多虛假和欺詐,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信任”問題,將成為智慧社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大會上發布《2019中國數字經濟與智慧社會優秀案例匯編》。據中國信息界雜志社胡楊總經理介紹,本次征集活動,從基礎建設、惠民便民、智能制造三個領域進行征集,通過國家級權威專家層層的嚴格篩選后,最終遴選出了50個創新能力突出、典型示范性強、應用成效明顯、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的優秀案例。希望通過這些優秀經驗,幫助更多地區及企業走上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社會建設的快車道。
下午舉辦了2019首屆中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與會領導、專家、城市和企業代表圍繞“政府引導下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做了精彩發言,并展開了富有成果的討論。
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專家委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杜平表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需要供給側結構和消費側結構共同發力。而數字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注入新的動能,催生新的業態,完善新的生產關系。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表示,區塊鏈通過與其他產業、技術創新融合發展,將形成“區塊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其中,5G會帶來的萬物互聯、萬物交易將為區塊鏈應用爆發創造重要條件。
國家審計署原巡視員兼信息化建設辦公室主任、中國信息協會特邀副會長周德銘表示,政務服務也要高質量發展。要實現“一網、一門、一次”,強化“好差評”制度,推進公共服務,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真正讓老百姓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當天,“2020互聯網+政務服務惠民成效評價指數報告”報告撰寫工作組副組長宋全全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相關情況。中國信息界還與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等十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一鳴)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