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喬地
數字經濟讓中國正在變“平”!研究機構17日在鄭州發布《2019城市數字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在數字一線城市十強陣容(杭州、上海、武漢、深圳、北京、鄭州、廣州、南京、寧波、青島)中,傳統意義上屬于二線城市的杭州、武漢、鄭州、南京、寧波、青島入選其中,武漢、鄭州還屬于中部地區。中國內陸二線城市憑借數字化轉型正在集體崛起。
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和鄭州市政府主辦的2019(第八屆)國際智慧城市峰會當日在鄭州舉辦。在此次峰會的論壇上,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發布了上述報告。
二線城市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層面數字化亮眼
報告從數字環境、數字政務、數字生活、數字生態4個一級指標和20個分指標,對各城市作了綜合評分。
報告顯示一個趨勢:二線城市在數字發展方面正與一線城市縮短距離,尤其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層面尤為明顯。“移動支付之城”杭州毫無懸念排名第一。但有趣的是,武漢超越深圳北京,高居第三,僅次于上海。2018年GDP排名全國第17的鄭州領先廣州,排名第六,躋身一線,4個一級指標中,鄭州在數字生活指標上排名全國第二。數字經濟發展,讓許多二線城市在城市發達程度、生活便捷程度、居民幸福感等方面都在趕超一線城市,換道超車。從“排隊幾小時辦事幾分鐘”“跑斷腿磨破嘴”到“一次也不用跑”,以“指尖輕點手機辦事”為代表的數字化轉型,成為城市推進治理現代化的新引擎。
在數字中國大戰略下,各城市都在用“數字”推動政務創新改革、促進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百姓民生。近年來,從生活繳費、電子證件、社保公積金到交通出行,越來越多的服務搬到互聯網上,民眾辦事的時空限制被打破,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手機幾分鐘完成。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MIS主席、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表示,目前在移動支付、數字政務等數字化發展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各地數字化競逐,將推動中國在全球數字化競爭中占領先機,也將使數字化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解析三個二線城市的數字崛起
第一名杭州,去年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依托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頭部互聯網企業,杭州在數字發展上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不僅是全國最早實現“掃碼乘車”、電子社保卡全流程就醫的城市,還擁有全國首個城市大腦、首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截至2018年,杭州數字經濟連續十四個季度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163家上市企業中,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
武漢的“逆襲”得益于對數字經濟的高度重視。2018年,武漢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5772.06億元,占GDP比重達38.9%,位列中部第一。
2017年6月,武漢市和螞蟻金服聯合宣布,要把武漢打造成“移動智慧城市”標桿,螞蟻金服將為武漢城市升級提供智慧商業、智慧出行、智慧政務的能力。武漢打造移動智慧城市的速度和力度,也跑在了全國最前面。2017年,武漢首家盒馬鮮生落地,至今已有超過15家盒馬落地,武漢也由此成為阿里巴巴打造的“華中首座新零售之城”。
武漢人數字生活便捷度全國第三。在數字經濟推動下,老百姓的數字獲得感也在穩步提升。報告顯示,在數字生活版塊,武漢排名全國第三,僅次于杭州和上海,數字生活便捷度全國領先。近年來,從生活繳費、電子證件、社保公積金到交通出行,越來越多的服務搬到互聯網上,老百姓辦事的時空限制被打破,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手機幾分鐘完成。在出行方面,武漢的公交車、共享單車、網約車等早已接入支付寶。
鄭州是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城市、國家下一代互聯網試點城市、全國首批5G規模組網建設及應用示范工程試點城市,5G站點已經覆蓋了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形成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增長極。
在數字經濟推動下,河南人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升。今年8月22日,河南省政府、鄭州市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將發揮技術優勢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在鄭州建設中原區域中心,落地城市大腦項目,共同推動數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智慧金融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助力河南數字經濟強省建設,把鄭州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領先城市。此外,鄭州市與華為、新華三、海康威視、中國電子等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也在不斷深化。
河南省以建設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大力推進大數據、5G、人工智能、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產業集群建設,2018年,河南省數字經濟規模突破萬億元。2019年上半年,河南省互聯網用戶達10783.6萬戶,居全國第4位。目前,鄭州打造了在全國具有一定領先優勢的信息安全產業鏈,形成了“買全球、賣全球”的國際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體系,依托信息化實現了“鐵公機”多式聯運,構筑了總規模近40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在鄭州機場,不僅實現了支付寶停車無感支付,還通過“互聯網+商業場景”打造智慧商圈,提升旅客體驗。11月21日,河南省政務服務“豫事辦”手機客戶端正式上線,為全省居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辦事“總入口”,首批接入該系統的206項便民服務,幾乎涵蓋了居民生老疾病、衣食住行、安居樂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涉及各個單位辦理的大部分事項,如今只需登錄這一平臺就能辦妥。
“產業數字化”進入黃金期
《報告》顯示,中國數字化進程從消費互聯網為主導轉向產業數字化主導,“產業數字化”進入了黃金期。其中,云計算成為產業數字化的重要推力。據測算,用云量每增加1點,GDP大致增加230.9億元。
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3.16萬億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為36.83%。整體上數字經濟依然沿著傳統經濟由東南向西北區域滲透的模式發展,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產業數字化加速發力,逐步衍生為中國數字經濟"第四極",以呼和浩特、鄂爾多斯、榆林為代表的呼榆城市群逐漸形成西北部“新高地”。
????數字經濟在部分領域重點突破。在數據及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信息基礎-數據基礎-運營基礎" 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新基礎設施"實現快速提升;城市服務方面,營商環境數字化改革創新力度加大;以信用、環保為抓手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主要驅動力。
"未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要以數據驅動、融合應用、科學發展為方向,探索長效、高價值的運營機制。"數據驅動,即對數據這一數字經濟源動力的關注點,從"數據匯聚"提升到"數據治理";同時,充分實現數據共享,并以業務需求為導向,打造數據、技術、業務三融合的數字經濟新應用。
專家指出,數字城市是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換的基本標志之一。它一般指在城市“自然、社會、經濟”系統的范疇中,能夠有效獲取、分類存儲、自動處理和智能識別海量數據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既能虛擬現實又可直接參與城市管理和服務的一項綜合工程。
數字城市信息是實現數字城市的戰略準備。數字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以及設計可以表達信息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的"數字覆蓋率"、"數字分辨率"、"數字傳輸速率"和"數字鴻溝差異率",是任何一個城市進入數字城市的先決條件和戰略準備。一個城市的數字化水平,首先取決于它的信息獲取能力,以及與該能力有充分聯系的信息產生、信息傳遞和信息應用等各個環節。數字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其中心始終圍繞著城市對于信息獲取總能力的持續提高。
對于一個高效、便捷、動態的數字城市建設而言,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居于戰略基礎地位,這事實上是一個聯系著航天(外空間)、航空、地面、地下的立體網絡。該網絡通過各類傳感器、各類調制解調裝置、各類接收通道、各類應用終端、各類反饋系統、各類自動識別系統和各類虛擬現實中心等組成,從各類信號(包括衛星信號)接收、圖形圖像處理、光纖傳輸網絡、超大型計算機樞紐同常規的社會、經濟、環境統計資料的有機結合,形成數字城市信息基礎設施規劃的基本內容,其中包括了不斷更新的技術進步,也包括了不斷提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時還牽涉到城市立法與決策的相應轉換,從而為信息城市數字化水平的整體提高,編制出高質量的發展藍圖。
同時,數字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作為最必要的戰略準備,還必須針對每個城市的自身特點及城市的發展方向,嚴格地從空間布局、網絡構建、數據處理、應用領域、信息安全和效能評估諸多方面,做出與傳統城市規劃相連接的整體思考。
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各城市都在用“數字”推動政務創新改革、促進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百姓民生,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成為城市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引擎。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