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海濱
12月13日,《山西省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正式實施。山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馬雙喜說:“山西將探索建立雙創容錯免責機制,進一步釋放雙創發展動能,推動雙創高質量發展。”
12月12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山西省發改委新聞發言人馬雙喜(中)解讀《山西省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并回答記者提問。
積極構建良好的雙創生態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雙創工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深入發展。提出要在全社會把創新理念樹立起來、把創新生態培育起來,以全面創新推動轉型發展;深入開展“雙創”活動,完善“雙創”支持政策,持續加大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力度,積極打造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良好生態,引導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著力打造“雙創”升級版。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韓東娥說,山西《20條措施》主要包括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動力升級、促進創新創業平臺服務升級、增強金融支持雙創作用升級、加強人才支撐智力升級、營造良好雙創生態環境等5大部分20條政策措施。這些措施既充分體現國家有關部委和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最新要求,又積極吸收借鑒外省好的做法,是近年來山西省支持創新創業發展政策措施中“含金量”“含新量”最高的政策文件。
正向激勵與容錯免責“雙管齊下”
馬雙喜說,創新創業失敗率偏高,是制約和困擾廣大創新創業者的最大問題。由于受制于技術、資金、管理、市場等諸多因素,許多創新創業失敗了,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持續創新創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創新創業者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容錯免責的呼聲日益強烈。有鑒于此,《措施》從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一方面強調正向激勵,鼓勵創新創業;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消除雙創后顧之憂。
容錯免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實施創新項目及國企改革過程中,對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相關負責人在履職過程中發生問題的,客觀公正作出審計評價和處理,屬于改革創新合理容錯的,予以免責。二是允許種子投資基金最高50%的投資金額失敗容錯率,風險投資基金最高30%的投資金額失敗容錯率,著力解決基金公司不敢投問題。這兩條實際上這就是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破解“不敢與不能”的問題
山西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放濤認為,山西探索建立雙創容錯免責機制的政策具有三重意義。這是營造良好雙創生態環境的重大舉措。“雙創”離不開種子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的支持。二者有共性,投資對象都是新興、快速成長、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并且均屬于無擔保、高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由于成功率只有20%~30%,為了分散風險,風險投資通常投資于一個包含10個項目以上的項目群,利用成功項目所取得的高回報來彌補失敗項目的損失并獲得收益。
這一政策還與國內外發達地區對標。國內外不乏種子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國當今很多商業巨頭,如貝爾電話公司、福特汽車等,都曾從天使投資那里獲得啟動資金。上海天使投資風險補償管理暫行辦法,對投資種子期科技型企業和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所發生的投資損失,由市財政分別按不超過實際投資損失的60%和30%給予補償。
這一政策破解了“不敢與不能”的問題。目前山西省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成功案例鳳毛麟角的原因之一就是決策者害怕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而不敢投、不能投。為此,剛剛修訂的《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增加了相關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對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條款。而 “20條措施”中“對政府股權基金投向種子期、初創期企業,允許種子投資基金最高50%的投資金額失敗容錯率,風險投資基金最高30%的投資金額失敗容錯率”。可謂相得益彰錦上添花。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