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12月17日,第四屆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頒獎典禮暨中關村文化科技融合產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該活動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支持指導,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辦,并得到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海淀區融媒體中心、海淀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等單位大力支持。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貿易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我國正處于發展動力轉換關鍵時期,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其中要義。
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英在致辭中表示,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為全國科技教育文化大區,海淀匯聚130多所中小學校、清華北大等近80所高等院校、100多家國家級科研機構、23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豐富的教育資源和雄厚的教育實力為海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奠定海淀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堅實基礎。近年來,海淀區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定位,北京市“三城一區”戰略規劃以及中關村科學城功能定位,把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主要著力點,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熱情和活力,大力培育高精尖產業。在2018年出臺“創新發展十六條”基礎上,海淀區再次推出一攬子新政,全面升級中關村科學城的“創新生態雨林”。海淀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文化與科技融合,大力推進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取得良好成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未來,海淀區進一步發揮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引擎功能,健全完善文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優秀文化人才集聚和培養力度,發揮文化人才在區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將主動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強關鍵技術研發、產業融合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挖掘新的增長動能,探尋新的發展路徑,構建產業新體系,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作為活動主辦方,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與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開展“海淀區文化產業金種子人才輸送工程”戰略合作,旨在通過搭建文化產業人才輸送平臺和人才儲備平臺,為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在加快推進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加速文化產業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據介紹,“第四屆中關村文化產業新領軍者評選活動”緊緊圍繞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以高端文化人才發掘為核心,以數字文化產業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為基礎,大力表彰在推動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提升前沿產業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享有廣泛的業界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和專業人才。在本屆新領軍人才評選活動中,“中關村文化產業十大領軍人物”和“中關村文化產業十大創新人物”從眾多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引領中關村文化產業強勢發展的生力軍,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創新者。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李大海,北京錢糧科技有限公司CEO康睿分別作為創新人物、領軍人物代表發表獲獎感言。他們表示要以企業家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感,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乃至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堅定不移地發揮中關村精神的引領示范作用。
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為《海淀區文化產業年鑒(2019)》發布做學術性闡釋和內容解讀。《海淀區文化產業年鑒(2019)》由課題組歷時一年完成,是中關村行業組織集中科研力量,對文化產業發展前沿的觀察與思考。《年鑒》對 2018年海淀文化產業基本現狀、重要數據、趨勢特征等進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礎上,解析海淀文化產業主體特色,展示海淀文化產業勇于對標國際先進水平,與世界領先企業同臺競技的風貌,客觀反映全區文化產業年度發展的總體情況。同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新時代首都發展新形勢,立足海淀文化科技資源稟賦,提出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路,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水平研究報告。
在“中關村文化人才與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圍繞“高端人才與新時代新作為、從人才資源優勢看中關村文化產業發展前景、新形勢下文化科技企業發展路徑”等議題展開研討。對話嘉賓展開激烈的頭腦風暴與思維碰撞,探討人才驅動與新興產業發展之間關系以及文化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本屆峰會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建設和城市功能定位,以加快推進首都文化科技“三城一區”建設與中關村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指導方針,緊扣當前全球熱點、產業發展優勢和中關村特色,聚焦文化產業前沿,助力產業創新發展。活動對于持續深化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新動力,推進中關村文化人才培育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